少儿口才学习的几大误区

283人已阅读 2022-08-16 16:02:05
导读 少儿口才学习的几大误区,相信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解决你的一些疑惑。
益智课 口才课

新闻详情

2022-08-16 16:02:05
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口才教育的培养。但由于目前教育市场不规范、不完善,以及家长普遍对于口才学习的不理解,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口才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各种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误区,家长们中招了没?
误区一:孩子话痨=口才好

  中国传媒大学丁龙江教授曾多次在师资培训中对老师们强调:“话痨不等于口才!”

  这是大部分家长认知中的误区:小孩子话频、话多就是口才好。

  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一些场景:

  场景一:小孩成为了“人来疯”,不合时宜地过于活泼。

  场景二:小孩总是说一些听不懂的、或是旁人不爱听的话,所有人都很尴尬。

  孩子说话混乱、“车轱辘话”毫无重点、喋喋不休不等于能言善辩,真正的好口才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让别人了解你的观点和思想,并通过你的表达感知到情感。
误区二:重技巧而轻情感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是有技巧的,口才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技巧练好了,口才就一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空有技巧而没有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缺失灵魂的。孩子们在学习表达技巧时,理论里都一定会提到“思想感情”。更加准确地说,没有任何技巧可以脱离思想和情感,单独存在。所以表达中一定要有真感受,而不是空会“炫技”。

  把心打开、引起他人情感共鸣的表达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是学习口才技巧的意义所在。
误区三:急于求成,忽视积累
  好口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靠日积月累,长期训练才能获得成果。

  口才是工具,是用来传达思想的桥梁,根本上决定是否能“言之有物”的,要看知识面是否广阔;学识是否足够丰富;思想是否足够深刻;词汇是否能承担思维的广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口才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追求速成,就要承担速成的后果:言语空洞乏味,空有技巧而无内涵,令人听了只觉如嚼蜡一般无味。
误区四:口才只是为了表演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学口才就是朗诵、戏剧、演讲等,这种语言艺术方面的表演,只是口才应用的其中一类。

  口才渗透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密切,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表达能力的表现:交际、谋职、合作、讨论、说服、请示汇报、管理、演讲、谈判、辩论,都依赖于好口才。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是否能表现出来,并在*时间给予他人良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表达能力,这也是一个人能否能快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误区五:不需要专门学口才
  “口才不就是说话嘛,孩子在学校就能学,不需要特意报班”——这是很多家长的错误想法,国内的教育环境,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让孩子开口训练的机会。

  但口才学习的专业性极高,只有让孩子同时拥有专业系统的教学体系、有趣见效的教学材料、专业老师随时指导纠正,才能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夯实基本功,而非“沙上建塔”,口才学习才能“事半而功倍”,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什么也没学好。

  豌豆素质教育旗下品牌【豌豆口才】
  专为培养孩子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锻炼孩子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清晰地思考,精彩的表达
  实现孩子多元思维能力的提升
  现在起,在线咨询客服
  即可免费领取一节《豌豆口才体验课》
上一篇: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下一篇: 帮助孩子养成这六个好习惯,终身受益!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查看全部课程
豌豆口才

豌豆口才

网络课程

查看全部校区 进入官方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