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部分学校都是常年累月的在教室里学习上课,很少有机会去能够让孩子在能够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其实不论是书本知识还是课外知识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今天英孚英语就来跟大家说说教室之外的真课堂。
很多的双语学校不同于国内的公立学校每年每月每天基本上都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占用上课时间的“活动”。比如隔三差五的就把孩子们拉到图书馆或者校园的草坪上,有时干脆把教具也拿出来,大家一起在阳光下上课;或者根据课堂新近学到的知识,大队人马去参观博物馆或者植物园;更大的孩子集体出游,野外露营,挑战自己的技能和勇气。而这些,都不是课外的活动,因为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为什么要把课堂设在教室之外呢?
在教室之外的课堂能让孩子们有新鲜感,学得更好,记得更牢。
孩子们都是喜欢玩儿,喜欢新鲜的。每天对牢黑板和老师,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聊。如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乐趣是老师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的教学内容。这些新鲜的经历也让他对他所学的内容记得格外深刻:比如有一次,趁着天气好老师们把大家带到大操场边,孩子们那天的任务是拿量杯等测量各种液体的体积和重量。直到现在,他还牢牢记得此场景,也顺便牢牢记住了不同液体之间的密度比较等物理知识。
能够把一些学到的知识跨学科连接。
目前学校的学科有很多相关或相似的主题。如何把这些学科有效地连接?完全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外的活动来完成。比如最近妹妹的年级在学习关于植物和昆虫。英文数学美术音乐等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学校安排他们去参观植物园,孩子们可以实地观察那些在课堂上学到的来自不同气候带的植物,以及他们周围的昆虫。他们席地而坐,认真完成一副植物写生作品。回来后把当天的感受和所见写入歌词,和音乐老师一起谱成一首歌。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选择教室外的场所,会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科之间的贯通也更容易。
学生把知识和现实生活做连接,找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对应。
我们总说不能“读死书”,就是说不能把课堂的知识孤立起来,而是要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学以致用。孩子们在教室学到的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点,知识才能被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关于长度的概念,回到家的作业就是先大概估计家里的家具电器的长度,再用尺子量一遍,记下来,比较差异。孩子们往往惊异于自己的估算和实际差得非常大,但也因此对于长度大小的概念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常识因此日积月累而形成。
那么,我们家长平时有哪些机会可以让生活秒变课堂呢?
首先,把握机会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们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小能手,经常出其不意问出很多问题。这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抓住给他们“上课”的好机会,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一定要认真解答,不确定答案也千万别敷衍,上网一起找找吧。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希望家长帮助寻找答案,这就是*的教室外的课堂。
家长多带孩子去见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带他们到更远的地方到处走走看看,一路都是流动的课堂。无论是喀斯特地形还是欧洲文艺复兴,都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从旅游前的攻略开始,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俗美食;旅途中的探索发现,回家后回顾照片,记下旅游日记,完成一次身心愉悦的“课堂“旅行。
配合支持学校的课外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方法。我见过不少家长,对学校组织出去“玩”的活动颇不以为然,觉得耽误了孩子上正经课。而另一些家长则身体力行地支持,做家长志愿者跟车一起去,负责照顾孩子们一天。如果家长能给予更多地鼓励支持,相信更多的学校会重视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如何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到和巩固知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家长了解,获取知识,不必也不应该只是在教室里。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希望孩子们在课上课下无时无刻,都可以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不是枯坐在教室等待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