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注意转移能力培养的那节课中,我们教给了家长一个方法——注意力转移三步法。很多家长在操作之后说没用。所以,我把这个环节设计为亲子环节,带领家长在课堂中直接做练习,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我也从中发现了家长操作失效的一些原因。
注意转移是一种积极的注意品质。注意转移是指主动地、迅速地根据新的任务把注意从一个事物转向另一个事物。它区别于注意的分散(即平常说的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小猫钓鱼》。
但孩子往往缺乏注意转移的技巧,所以会出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的情况。
另外,孩子注意力不容易转移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1.对接下来的任务没有预期。
2.正在进行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注意力转移三步法对这两种原因都给出了策略。
给预期
当我们想要孩子接下来去做什么事情时,提前告诉孩子(走到孩子面前,目光对视)。比如:“芸芸,还有五分钟,我们就要去吃饭了。”“芸芸,五分钟之后就是洗澡时间了。”其实,这个方法很多家长都用过,也有很多家长说:“我说了啊,他不听。”当我们的指令失效时,我们需要想想,我们是怎么说的。在课堂上我听到了一些不太恰当的语气:商量、哄。“宝贝,我们待会儿就要去吃饭咯,好吗?”
“温和而坚定”,是我经常跟家长分享的一句话。就像用了一款不错的护肤品而忍不住分享一样。这句话是我在教学以及家庭指导过程中,很好用的一个准则。我用它来要求自己,也用它来要求家长。而在这个环节,温和而坚定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
芳芳姐姐做过温和而坚定的示范,那种感觉特别像太极。你不是软绵绵的站在地上,风一吹就走。(温和有余)也不是全身僵硬的站在地上,虽然看上去很有力量,但是因为拉得太紧,随时面临崩溃。(坚定有余)温和而坚定是一种刚柔并济。体现在*步中,就是我们的语气不容置疑,语言简短有力。同时,你的情绪是温和的,你相信孩子能做到,或者你对孩子接下来可能做不到的行为有预期。
确定具体结点
孩子不是机器,不是按个按钮就会停下来。这一步是我们帮助孩子建立注意力转移能力的关键。比如:孩子在玩变形金刚,那么我们需要和孩子确认:我们再变几步?两步还是三步?(给恰当的平行选择)孩子在画画,那么我们需要确认,是把轮廓画完就停下来,还是涂好红色的部分就停下来。刷过微博的家长都知道,有时候刷起来很难停止。老樊用过一招,她告诉自己:每次刷到“上次阅读到这儿”时就停下来,屡试不爽。孩子更需要这样一个具体的结点,当他用“一会儿”“马上”“一下下”来应付你时,记得要和孩子确认。
告别的仪式
注意力是个很“虚”的东西,虽然它会在我们的表情、眼神、身体上表现出来,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转移不成功)”的情况实在令人恼火。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可视的仪式化的行为来把注意力变“实”。比如:如果孩子在画画,那么提醒孩子把画画的东西收收好,然后跟它说:我现在要去吃饭了,等我吃完饭,我就回来,待会儿见(可以冲它挥挥手)。这同时也提升了亲子互动的趣味。
那么,如果在我们充分地做好了预期和确定之后,孩子还是不愿意告别,怎么办呢?这时候照样需要“温和而坚定”。不用气急败坏,不用讨好妥协。你需要走到孩子面前,收走画笔,拿掉玩具,看着他的眼睛坚定地告诉他:“时间到了,我们需要去吃饭了。”然后带他去餐桌。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这时候会有情绪。我想说,如果你的情绪是温和的,那么孩子不至于撒泼。如果孩子撒泼,那么你温和的情绪反应照样可以搞定他。这里的温和,考验的就是家长的情绪承受力以及情绪引导能力了。
最后还想表达一句,孩子的习惯养成更多的是依靠行为训练,反复的行为训练。所以少说多做很重要。同样,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能力也需要我们多多践行注意力转移三步法,它不是一个指令,它是你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