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第2.3条:
烦恼有无明,自性念,贪,厌,执着。
别被这条看起来玄之又玄的经文吓到。
解释几个名词之后,大家就会很清晰。
关于无明:烦恼指一切负面的情绪。无明不是指世俗中普通的不知道,而是不了解事物的运行法则,认为万物都有一个自性,这种意识的错误状态是无意识的,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的。只要能够投生就带有的,它是深埋的,不知事物为何呈现,并且是持续的,无处不在的,会影响生命的各个方面。
关于自性念:自性念来自于无明,有一个“我”这种意识,有“我是……”的这种思想结构,认为有一个东西可以被称为“我”,有针对自己的看法,随即就有一个“他”。
有了“你”、“我”、“他”,就有了分别念产生。有了“我是”和“我不是”的想法、“我喜欢”和“我不喜欢”的情绪产生。然后我们会选择喜欢的,就有了执着,执着成为驱动行为的驱动力。
产生链条:开始行动时,若不去了解事物的真相,不觉察自己行动背后驱动力产生的原因,依然重复惯性的行为,会继续回到无明,形成链条,加深无明。这条链条创造了所有的烦恼,随着不断循环,烦恼痛苦加深。
「烦恼产生的链条」
无明→自性念→贪→厌→执着→行动→无明
现在来解释经文
学习这条经文,不是要我们明白生命是一场痛苦的轮回,而是明白痛苦的根源,之后知道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打破本来的运转,进而转化生命。
接下来我们思考从哪里斩断链条:
行动是已经发生了的,有了行动才有了链条。执着是一种驱动力,也是已经发生了的。
无明是证悟者,证悟到了事物的真相,不再循环,才可以直接斩断无明的。
那么对于我们,要通过斩断自性念来斩断链条。
为什么通过自性念,可以斩断链条呢?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人看到一支笔,意识的*反应是这是一支笔,想到的是它的功能。而狗的意识反应是这是一支磨牙棒,想到的是磨牙棒的功能。(其实这是我们自己想的,狗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总之不是笔。暂且这样举例来说明吧。)
这说明这些对笔的意识反应是来自于外在投射到笔的,而不是笔自身散发的“我是笔”的辐射,笔没有自性。
依此明白,万物如笔,都没有自性。
断除自性念,就是改变看到笔的这种意识反应,达到另一种意识状态。这是由我们以往的经验,让意识达到的状态使自己看到的。
再举一个例子,当走进服装店,看到漂亮的、喜欢的衣服,意识直接产生“我”穿上这件衣服的样子。
我们知道买的时候再心仪的衣服,过不了多久就会不在意,甚至讨厌。
这说明看到漂亮衣服时的意识反应是我们当时意识状态的自然呈现,我们是在寻找“我”,“我是”。
其实“我”不是衣服,不是穿上漂亮衣服时的那个“漂亮的我”。这是有了自性念这种业力迫使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反应的。
我喜欢吃甜食,特别是心里感觉空虚阴郁的时候,看到制作精致的蛋糕,想到它的甜、美味,想吃到它的欲望就非常强烈。感觉这些甜能填满心里的空洞,但每次吃时,这些只在口中能满足,吃不了几块,口中的甜腻又会让我觉得不舒服,心里的感觉还在那里。
这说明我看到蛋糕的*意识反应:我想得到的快乐在蛋糕里,这是来自于我自己的意识投射,如果快乐在蛋糕里,我持续的吃它会得到持续的快乐。这只是我过去的行为在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造成我看到蛋糕意识是这样的呈现。
这是过去的种子在意识中留下的痕迹,在此刻业的呈现。
我们此刻看到任何事物的反应,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所有事情都是过往迫使我们经验到的。
然而只是从概念上明白并没有什么改变。想要改变意识的状态,需要有意识的训练,通过不断训练提高意识的觉知力,能觉知到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看到造成此刻果的因,当烦恼被看到了也就被摧毁了。
此后遇到类似的情境认出它的能力就越来越高,意识的状态呈螺旋上升式被改变。这就像训练肌肉的觉知力,通过对无意识的肌肉激活、有效训练,在做动作时被调动的越来越多身体越灵敏,被激活的肌肉会更多更快。
良性的循环产生,身体的状态呈螺旋上升式被改变。身体的状态和意识的状态都是另一种境界。
每天有无数的行为和念头,能斩断多少意识上和外界的联系,能减少多少意识的投射,我们的眼睛就能有多亮,我们就会有多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聪明,而是对万物运作规律的了解,以及对万物存在的认知度。
其实看不清世界是什么样子,不是镜子模糊了,而是眼睛迷失了。当眼睛被擦亮,便会发现镜子中只有自己,我们把世界想象成什么样子,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子。
反观我们的练习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都是在瑜伽,所以瑜伽不是一堂体式课,更不是某些经典体式,亦不是某*派。
那我们更不用去陷入体式和流派这些外在的形式中思考瑜伽到底是什么,纠结要练哪个流派才是正宗的瑜伽了吧。
练体式只是我们的某一个行为而已,在这些行为中,不断地提高觉知力,逐渐地减少无明的念头,看清与世界的关系,提高意识的境界,更智慧的生活,进而转化生命。
这是瑜伽经告诉我们的智慧,当然这也只是我此刻意识的呈现,现在的认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