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习好,预习是必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初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不懂点记录下来,方便后面学习。
预习是学习的*步,在听课前预习好比上战场前先把枪擦亮一样重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用记号标记下来,提醒自己在听课时留意老师在这部分的讲解。这样不仅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让自己在听课时提高效率,理解的自然也比别人深刻。除此之外,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还能让孩子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同学。
二、预习不思考等于没有预习。
之前说到预习时要标记好自己不懂的地方,这里正是预习的精华所在。在预习中,一定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小文所犯的错误就是他所谓的预习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课本,这样意义并不大。只有在思考分析之后,标记出不明白的重点难点,才是真正的预习。
经过大脑思考的预习,其实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就已经比别人多学习了一遍这些内容,预习不思考,等于没有预习。所以孩子们,在预习时都让脑子动起来吧,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知识点。
三、按科目预习。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每天每门功课都要预习,加上做作业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面对这个问题,在中国学习能力研究院“超级学习法”的课堂上,院长郭瑞立教授曾这样说过:
课前预习程度与花费时间要因人而异、因科目而异。总结一下,分为以下2点:
1、擅长的科目少花时间,主要看分为哪几个部分,与之前所讲的知识点有何联系,理清思路就可以;不擅长的科目多花时间,不仅要标记好重点难点,能做预习笔记更好。
2、对于文科类的预习,注意理解课本内容,搞清楚问题的实质;而对于理科类的预习,一定要先动笔解答题目,加深思考的同时提高预习质量。 四、高年级比低年级更需要预习。
随着孩子学龄增长,自学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而锻炼这种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预习。
“超级学习法”的课堂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提出这样的要求:
1、提早预习,所预习的内容至少比老师提前一个星期,这样才有利于灵活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效果会比课前一天预习要好很多。
2、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预习笔记上画一个图表,分层次地将不懂的重点难点一一列举出来,如果孩子会思维导图,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出来。这样不仅让自己听课时思维更加清晰,还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