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就是机构的广告噱头。这些机构规模较大,有超强的法律团队,制作了正式美观的*协议,设定了看起来超值的协议条款,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设定退费这个条款,最后当然也没有都*。常见的协议条款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
报名一项课程,额外花几千块钱买一份*协议,如果到时没有达到分数要求,免费再学一遍该项课程,然后就算仍旧没有达到要求,也再没有然后了。
报名一项课程,签*协议,如果到时没有达到分数要求,可以以优惠价格一对一学习,但是要额外再交一对一的费用。
报名一项课程,签*协议,如果到时没达到分数,免费学习直到考到理想分数。
签*协议,但是前提是安排一堆打包课程,真的是事无巨细,但是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学了大半年还没转入正题,基本是等不到出分,家长就换机构了,因为按天数也确实安排不完,剩下的课时不给退,看家里谁还用的到就去消耗吧。
总结以上所有的*形式来看,钱肯定是不退,无非是再来一遍或者是换个方式。
细细想来钱确实没多花,但是孩子的时间呢,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呢,这可比钱珍贵多了。
这几年也遇到了不少这样的情况:
咱们根据孩子的测试情况规划好了考试及申请的重要时间节点,计划好了每阶段的课程和目标。
然后家长不知从哪知道了*这个事情,一对比,嘿,那个机构*,好像也没多花,我们去那学习吧。
等我们再次见到孩子是1,以为是想再冲刺高分,原来却是还没开始学,前面一直在学托福,免费重学终于考到目标分了。
留给ssat的时间少得可怜,把最后的出分和申请压力全压在了孩子老师和家长自己的肩上。
“不*是你们没自信,能力不行。”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个行业做久了,我们自己也是从小学到大的,所以知道没有一个培训机构是真正意义上*的。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主体永远是学习者,他们的基础,学习过程中的投入,对知识的吸收,考场上的应用发挥,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的结果,岂是哪个机构,那几张协议能*的。可以理解家长在面对孩子出国这件大事上的茫然、焦虑,咱们需要理智的,耐心的去了解标化学习这件事情,才不会盲目寻求*,才有了真正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