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星园语言康复中心为学员开设口吃矫正培训班,通过语音康复矫正,用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发音训练,就能彻底纠正错误语音。
(一)、口吃及成因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夹舌子,古称“期艾”,现代医学称之为“语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一千多万口吃者,占人口总数的1%左右。口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不但严重损害了口吃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大的困扰着口吃者的家庭。
口吃多在儿童十岁前语言的不稳定期向语言的稳定期的过度阶段形成。这一时期儿童在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具有较强的模仿意识。在家庭、同学、邻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学久了,就逐渐养成了口吃的坏习惯,称之为“原发性”口吃。
有了口吃习惯的儿童在别人的讥笑和挖苦下,日渐产生了对语言恐惧的敏感心理。导致“原发性”口吃上升为“继发性”口吃,逐渐形成了发言前的精神负担。进而产生对别人见之生畏、近之不敢言的恐惧心理。在长期受到同学和周围人的讽刺、挖苦、嘲笑尤其是家长的训斥、打骂后,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口吃者失去了对语言的信心和勇气,精神也日益陷入怕口吃,口吃更厉害,更怕口吃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他人暗示、环境影响、教育不当等其他原因所致,其发展过程及心理体验也大致相同。
(二)、口吃的表现及分类
口吃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连发型
这是较轻微的一种,讲话时有字音连续发出的现象。例如:“你…你…你是教师?”或“我…我…我是当厨师的。”
(2)往复型
一句话中的单字或短语讲过之后又重复再讲。例如:“我今天要……今天要……回学校今天要……回学校……回学校拿毕业证书。”
(3)无义掺音型
讲话时掺进一些不必要的字或词。例如:“(嗯)我们(那个)现在一起(嗯、嗯)去图书馆(那个)借书。”
(4)中阻型
一句话讲到中间,突然某一个字讲不出来,心中发急、呼吸急促、手心冒汗,怎么也讲不下去。例如:“今天怎么没见到王(用力)……王…王…王老师?”
(5)难发型
由于口吃者长期在某些固定的字上的失败,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条件反射。讲话中每次碰到这些字,大脑总是翻来覆去做足了言前准备。而一旦开口反而是急得两眼直瞪、鼻翼煽动、全身用力,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喉头发出沉闷、低微的“嗯、嗯”声。
(6)运动型
这是极其严重的口吃者为摆脱发音困难而作出的各种挣扎的表现。如摇头、跺脚、拍腿、翻眼、吐舌、上身摇摆等动作。
(三)、口吃研究历史
口吃矫正在解放前后传入我国,最早从事口吃矫正的是被誉为“中国口吃矫正之父”的张景辉先生。张景辉先生前期主张诱导式发音法,后期主张以心理疗法为主、发音为辅的方法。生前著有《口吃的矫治》一书。经他治愈的众多患者,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了口吃矫正机构,而张景辉先生的方法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矫正教学流程介绍:入学语音评估——面授语音矫正——中心主任结业鉴定。以下我们对各种语音障碍的成因以及不同问题表现、教学交流等过程做了部分录像演示,为咨询学员提供对照参考以方便判断自己所属问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