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见结巴的时候,不要惊慌,尝试着去接受它、矫正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近几年我们生活中很少见到说话结结巴巴的人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说话结巴这个问题慢慢消失了吗?其实并非如此,结巴人群每年都在增加,只是它对我们的影响却在语言矫正中慢慢淡化。
以往大众对于结巴的*印象就是说话特别难受,说一句话就要在那卡顿半天,甚至半天都表达不了完整的内容,结果让听的人很难受,自己说得也很尴尬。 这恐怕是很多人对于结巴的印象,事实上这也是结巴说话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如此,结巴还会影响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情绪的变化,性格的塑造以及心理的发展。如果大家有接触过说话结巴的孩子就会知道,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暴躁,很多时候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于是结巴越来越被人难以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不少人都讨厌和说话结巴的人进行交流,因为那种卡顿中断的语言交流让他们很是心累。即便到了现在,结巴说话仍旧还是会被一些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
其实,有时候认识一下结巴也许能够改变错误的认知。
从本质上来说,结巴(口吃)就是一种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在节奏、频率和强度上与正常语言流利的人不同,经常出现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和短语)、停顿、拖长和伴随动作等。
在世界总人口当中,口吃人群所占的比例约为1%-2%。儿童口吃的概率则更高一些,一般在3%~5%,其中有2/3的孩子可以在成年前自愈。在学龄前儿童中,口吃的比例约为4:1,男生口吃数量要高于女生,但女生恢复的概率和速度要高于男生。
在我国,成年口吃者的数量在1300万左右,儿童口吃人群则在900万左右。但是随着各种新兴事物的发展,近些年儿童口吃的数量出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所以结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数量在逐年增长。
清楚明白的语言表达是说话的前提,也是交流和沟通必要的方式。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清楚明白的语言表达都是与人交流的基础,而一旦出现说话结结巴巴的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个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比如一些结巴儿童是高高兴兴上学,满脸沮丧回家。
如果说对社交的影响是结巴比较明显的体现,那么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则是结巴不为人知的一面。要知道很多比较基础的课程都需要通过诵读来达到记忆的效果,可是结巴的存在却让诵读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更不要说后面的背诵和牢记。
对刚开始上学的孩子来说,课堂是树立他们自信最重要的地方,可是结巴的存在却让自信的树立变得杳无音信。因为孩子知道,只要他们一开口,迎来的绝不是什么夸赞和赞扬,而是很多同学的嘲笑,或者这些嘲笑并无恶意,但对他们内心的影响仍然相当明显。
如果孩子整日处于这种被排挤和孤立的环境中,那结巴就会变成一个心理和生理杂糅的语言问题,到那时影响孩子的不仅是说话表达,还有他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变化。前面说到有些结巴儿童比较暴躁就是源于这里,他内心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只会变得更严重。
因此,对于结巴我们不能只*恐惧和担心,更应该尝试去面对它,看看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