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是一项源自14世纪牛津大学的学生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度了解,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北京赫德中学部推行的“导师制”是与“走班制”相匹配的学生管理模式,“走班制”改变了固有班级的设定,学生就更需要一名固定的导师,以长期、稳定、良性的关系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定感。本文将带您了解导师制在赫德中学部是如何具体运作的。
北京赫德中学部导师制模型
HDBJ Secondary Mentoring Model
在北京赫德,每位导师负责一组学生,
与他们定期会面,探讨日常生活、学业和任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在低年级,导师制侧重于*每位学生被看见、
被关注、有倾听对象,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到了高年级,导师制则会*含更多职业、专业选择方面的引导,
*括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规划意识;与学生一起为大学升学作准备。
同时,导师也是家长了解学生的重要桥梁,在“家校沟通”上起到关键作用。
“真诚的沟通”是导师制的核心,导师制采用“ROSE,BUD,THORN”的沟通机制去了解学生。
ROSE,表示最近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开心的事情,
导师会鼓励他们分享出来;
THORN,*括学习、社交和生活上的挑战,
导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提供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进;
BUD,表示对未来的预期,导师会帮助学生一起达成。
在实际交流中,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引导学生倾诉”的小窍门。
在上周某一天的导师晨会上,
李才老师跟学生们一一交流,
发现比起学业,
影响中学生心态*的其实是社交上的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如何融入新的集体和环境,
是他们的共性问题;
其他孩子也会向他倾诉一些人际交往上的困惑。
“我会及时跟相关同学了解情况,
让他们在说话、做事时多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
也会设置一些小组活动,
让同学之间多多合作、交流,建立起更融洽的关系。”
导师也会跟学生的任课老师交流,
以便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学术各科的表现情况,
比如,导师指导的学生若在英语课上表现不好,
导师会跟学生一起去上课,看看他在课上的实际表现情况,
以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与任课老师一起帮学生确立改善的目标。
导师制的具体运作
HDBJ Secondary Mentoring Operations
●导师和学生属于同一学院。将导师制与学院制结合在一起,
提高整个中学社区的凝聚力和学院荣誉感。
●每天8:00am-8:10am为导师晨会时间,
利用这段时间,导师会帮孩子迅速调整状态。
●每周周五最后一节课举行导师见面会,
导师可以带领每位学生对本周的表现进行“复盘”,
这也是大家一起social、拉近双方距离的好时机。
●定期发送给家长的导师报告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
导师会针对一周内学生的表现、
结合自己向各科老师了解情况后的客观评价,
整合形成导师报告,及时向家长反馈。
导师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彰显。
因为随着导师对学生了解得日益深入、全面,
他就能提出更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一位9年级学生的导师发现该生在学业上连续几周都收获了任课老师的正向评价,
在课堂表现和作业方面也游刃有余,
他就建议这位学生抽出一部分精力提早准备标化考试。
当发现某位学生具有较强的领导潜力时,
他也会建议学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
担任学科项目组长,通过给其他组员分配合适的任务,
带动整个团队进步。
“导师时间”的趣味活动
HDBJ Secondary Mentoring Activities
在“导师时间”,
很多导师会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小游戏拉近与孩子们的关系。
在周五的“导师见面会”上,Mano老师会和孩子们玩十分钟的游戏,一周结束的时候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身心愉悦,他们的英文也变得流利了许多.
语文老师Vivian则喜欢在每天晨会的时间设置一些知识性强的趣味游戏,
让学生大脑活跃起来,迅速切换到学习的状态。
比如,“你画我猜”的游戏,每天让学生画一个语文课上出现的成语,
其他学生通过画面猜测是哪个4字成语。
这个游戏也让她发现了孩子们不同的个性和优点,有的绘画功底强,有的历史知识丰富。
她便能推荐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积极参与。
在一项针对导师制的专项研究中,结果表明:“导师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成就,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让学生在心态成长上能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Buhl,2010)。
”北京赫德希望通过导师制项目,在中学形成更为紧密凝结的社区,
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在学校社区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拥有一位重要的人生伙伴,鼓励他们面对学业中的挑战,渡过成长的烦恼,解答生活中的迷惑,并持续挖掘他们的天赋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