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情况下,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发展差距不明显,不容易被家长察觉,貌似2岁半前孩子一切“正常”,但到了3岁时可能突然发现孩子各方面异常,与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早发现早干预
自闭症是尚无药物可治愈的精神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手段。一般认为,6岁以前干预,效果比较明显。相同程度的孩子,开始训练的时间不同,差距会很大。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尽早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个训化训练
自闭症是谱系障碍,所谓谱系,指的是自闭症有其共同症状,但具体到每个自闭症孩子,其症状都不尽相同。所以,想要干预效果好,一定要结合孩子具体的问题制定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案,没有哪一种训练方案是适合所有孩子的。
在诊断孩子为自闭症后,家长首先要带孩子来专业康复机构先做一套系统评估,确定孩子哪方面薄弱,哪方面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给孩子量身配置一套适合他康复的训练方案。
系统化训练
系统化训练指训练需要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很多家庭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的通病一一训练分散,不成体系;浅尝辄止,什么都试,很多孩子就在这样反复中错失了*康复机会。有些家长在网络上学到一些方法,但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全用在孩子身上。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方法也是东拼西凑。
因为方法不够系统,训练就很难见效。所以选择训练方法一定要结合专业性和系统性,不要在孩子身上尝试杂糅各种方法,一定要选择最系统、最专业的。
结构化训练
家庭训练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根据孩子具体发展需求,在每一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目标,在健康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安排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游戏、户外活动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如:起床、如厕、盟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内容,都是实景训练的良好机会。
另外,结构化训练与随机教学要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表,充分考虑孩子目前的生理阶段和学习特点,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战术。运用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等,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及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孩子理解社会规则。
高强度高密度
想让干预训练见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能*孩子的训练时长和训练密度。高密度是指一年365天不间断;高强度是指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剩余时间都要利用起来给孩子做训练。
关于自闭症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表明:有效的行为干预需要至少达到每周40小时,每天6小时。如果在机构以外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干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