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介绍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比钢琴三百年历史足足长到两千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秦筝”之称。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古筝最早以二十五弦筝为最多,唐代流行十三弦,后增至十六弦、十八弦,至宋代流行为二十一弦,目前通常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古筝的型号通常用S163-21标识,“S”代表形同S字母的岳山,“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为21根。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花梨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擅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紫檀、金丝楠木、老红木为佳。西晋的傅玄在《筝赋?序》中曰:“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 设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也。”在这里傅玄描述了古筝的基本形制,同时还告诉人们
古筝是集仁义道德和敏智聪慧之灵气的乐器——“仁智之器”。
古筝名曲欣赏
《
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
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该曲以悠扬委婉的旋律、含蓄柔美的曲调和清纯丽质的情趣,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尚情操的赞美。
《
高山流水》此曲以春秋时期楚大夫俞伯牙鼓琴遇山野樵夫钟子期,彼此结为旷世知音的故事为文化背景,音乐浑厚深沈,清澈流畅,形象地表现了巍巍高山之状,洋洋流水之态。使人仿佛回到春秋时期,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之中。
《
林冲夜奔》以《水浒传》中林冲遭迫害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为文化背景,筝曲一改优雅柔和之音为“武曲”,表现了气势壮烈,情绪激昂的情境。
《
汉宫秋月》乐曲深沉凄美,怨而难恨,在表现了古代宫女对“月圆心孤寂、花黄人憔悴”的无限惆怅和幽怨悲愁的情绪,流露出宫女面对秋夜明月而萌生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
雪山春晓》此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
寒鸦戏水》曲调乐曲丝丝入扣、荡气回肠、余韵悠长,表达了文人雅士面对故国的残垣断壁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借嬉戏的寒鸦慰此凄凉的无奈心境。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
香山射鼓》乐曲以陕西秦筝曲为主旋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
《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之感。全曲成功表现了码头工人奋战台风时的英雄气概和台风过后的喜悦心情。
学习古筝的好处
一、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古筝很多曲目是千古名曲,深渊厚重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在弹奏和聆听的潜移默化中以提升人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二、抒发情绪,寄托感情。有道是“往事如风絮,一艺陪伴终生”。古筝发声典雅柔和、悦耳动听,最能表现弹奏者内心世界,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人们可以在弹奏或聆听的过程中感受百味人生,以实现自己审美生存的艺术人生。
三、学习古筝可以很好地练习手指,进而锻练大脑思维灵敏度。
四、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 挖掘孩子音乐潜能 并且古筝音质悦耳,听起来让人联想起电影里的流觞曲水,对孩子的气质培养也很有帮助。
五、古筝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民族自信心日益强大,民乐的地位更高了。”说明民乐的力量已经被时代激活。
六、古筝是入门最简单民族弹拨乐器,古筝五声音阶弦序排列和是一弦、一柱、一音的定位,学弹容易,收效明显,基本上半年就可以演奏简单的乐曲。
七、成人学习古筝有利于缓解压力同时可以养生。古筝被纳入音乐治疗,中医音乐疗法的五行归类,就是根据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1、2、3、5、6)这五音表现为基础,以五调式来分类,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的分类,分别施乐,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