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处理作品集“情绪化”

243人已阅读 2019-11-04 12:32:55
导读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得不一个人去面对的,类似孤独这种抽象的情绪化内容是很多同学愿意在创作中呈现的,如何在作品集里落实呢?
设计类设计专业 影视类设计专业 纯艺类设计专业 管理类设计专业 作品集培训

新闻详情

2019-11-04 12:32:55

如何理性处理作品集情绪化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得不一个人去面对的,类似孤独这种抽象的情绪化内容是很多同学愿意在创作中呈现的,如何在作品集里落实呢?以往我们看到的作品集大多以具象方式呈现作品,我们怎么把抽象变为具象贯穿到作品集创作中呢?
结合自身经历,找到创作突破口
  在Qize同学的交互专业出国留学作品集创作项目中,用智能镜子记录那些城市中感到孤独和冷漠的单身人群,通过一个类似时光隧道的交互界面看到自己的过往,可以把这一天的经历分享给朋友。
  这个孤独的交互项目产生的很偶然,其实是Qize同学在转专业、语言成绩不够、不擅社交等多种情绪的挤压下产生的。全程处于焦虑的阶段她,选择用自身经历作为创作的突破口。就像Qize同学所经历的一样,整个社会中还有很多与她相似的孤独群体,Qize同学不只是给自己做的项目,还是为这些群体而创作。
  在作品集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构思设想—收集资料—确定方案等一系列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的逻辑,同时对材料等设计元素进行实践。我们如何去实践?通过什么方法实践?这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眼中的抽象化内容会逐渐具象化。
*程度发散思维,找到创作载体
  Zihuan同学通过“恐惧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发散思维,把自己画成笔下的爱丽丝,并且为这个爱丽丝创造了一位鲸鱼朋友——一个身穿灰色鲸鱼外衣的爱丽丝的影子。Zihuan同学把爱丽丝看成自己的创作载体,而她的影子朋友与其他鲸鱼不同,发出高于51.7HZ的声音,这种“与其他鲸鱼的不同”体现Zihuan同学的孤独。
  面对难以用创作去表现的抽象情绪,我们需要站在惯性思维之外,*程度地发散思维找到创作载体,就像Zihuan同学找到自己的爱丽丝。通过创作载体把抽象内容变为具象化。
  我们不难发现插画设计师们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笔下的人物作为创作载体,向我们传递精神观念,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创作手法也出现在不同的专业项目里。我们在设计前遇到的很多内容,都是一种概念性的因素,它们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就像孤独的情绪一样。找到创作的载体很重要,能对项目面向的人群进行更好的精神传递和引导。
材料等设计元素的创新
  Yu同学的纯艺术留学项目Dialogue是一种情绪的直观表达。她的母亲是医生,因此她们常常会因为Yu同学的疾病引发争执,Yu同学希望通过Dialogue与母亲进行一次无声地交流。想被理解,就要先把情绪呈现出来,Yu同学是怎么实现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作中会循规蹈序,用习惯的方法、固有的思维进行创作,这对于抽象内容并不完全适用,抽象变为具象是需要足够的依据去成立的,只用原有的创作模式很难实现。
  Yu同学正是在主题里进行不断延伸,在材料中探索切入方式,找到切实的依据进行创作。同学们想通过创作把抽象情绪落实,应该注意设计元素无限的变化组合。就像Yu同学的设计项目,通过材料落实从抽象到具象。
上一篇: 作品集灵感如何收集? 下一篇: 如何做好艺术留学作品集?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查看全部课程
广州LIDO国际艺术教育

广州LIDO国际艺术教育

天河校区

查看全部校区 进入官方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