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副会长、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企业董事长余景兵认为,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将弯道超车,超越载人通航。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依旧以植保为例,2016年植保无人机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到了2017年,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不管是产品性能还是技术,都走在国际前列,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制造。
今年的7月26日,极飞日本分企业在东京举行发布会,向日本市场推出极飞P20植保无人机系统。第二天,极飞学院和极飞保障也落地日本,并结合当地情况培训人才和保障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尽管我们对日本农业的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看到这个新闻,我的*反应还是,日本不是无人机植保*国么,其油动旋翼机雅马哈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并大量销往海外。极飞跑去日本卖我们的电动多旋翼,会不会小巫见大巫?会不会被东道国已经饱和的市场赶回来?
带着这些疑问,我见到了极飞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Justin)。他说,“当初我们也是带着朝圣的心态去考察的日本市场,毕竟人家20多年的经验是要景仰的,但是和大多数人的反应一样,原来日本的情况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我们都知道,油动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不管是在操控上还是维护方面,都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飞手来控制,不过那批人正在老去,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学,导致这部分从业者逐年减少。这就迫切的需要技术革新以及更加智能、高效、容易操作的植保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流失以及农业高技术人员稀缺的问题。
这也是极飞选择日本作为国际化*步的重要考量。龚槚钦在日本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选择在植保无人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推出相关设备,是希望能快速地检验极飞的技术与理念。通过降低无人机的使用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受惠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植保设备。”
如何走向国际市场,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会有很多的壁垒,除了本国和东道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外,其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是企业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日本国际农业问题专家高濑国雄就曾坦言,日本过度地保护自己的农产品市场,导致农业竞争力下降,这样对日本的农业和消费者都没有好处。而且日本国内一直有政治势力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这种利用非市场的手段阻止外国的农产品不是根本的策略。
由此看来,进入日本市场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极飞在2016年下半年就在调研日本市场,准备一些必要的申请资料,2017年2月日本企业才得以成立,又是近半年的时间,直到7月份才正式推出P20植保无人机系统。龚槚钦说,这期间至少需要申请下三个认证:电波认证、农药安全认证、国土交通认证,三个证下来,需要三四百万元人民币。这一笔费用在国内中小型无人机企业中还是很沉重的负担,比申请国内的军工四证(150-200万)还贵。
极飞这种前期“烧钱”的方式在国内被诟病,如今又在日本延续了国内的直营模式。不过由于P20无人机是可拆卸、可组装性非常强的产品,鉴于国内完整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极飞在日本建立组装厂即可。可极飞前期还是通过组建自有团队在市场进行大量的验证和推广,以提供服务为主,*括喷药作业、飞手培训、维修等。
极飞创始团队认为这种推广方式看起来虽然慢,但走到现在其实是最有效果的。此前极飞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在国内各地试验无人机的种种性能,不断更新迭代,才有了如今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如果这一时期不用脚步去丈量,那后期就要用广大农户的损失作为代价了。
尽管开头难,但龚槚钦依旧看好日本的市场空间,他认为国际市场是不可估量的,非常庞大。日本大概需要3000台左右的无人机就能够满足需求,但问题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的,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也希望更多的人来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增量市场,会陆续走向广泛的全球市场。
“发布会前后,我们已经开始了在当地正式运营,目前是15人的团队,只有1个中国人。”据了解,社长大城智广在日本有着多年无人机相关的*经验和渠道,中国合伙人唐瑞先生则旅居日本7年,对日本植保无人机行业有了解。龚槚钦表示,除了寻求日本的植保市场,日本也有需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生态理念、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优化、配套设施、品牌化等,也会有更多的技术交流,在在产品和服务上做更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