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学满分 首页 招生合作 找学校 找课程 课程专题 教育新闻 学员问答 学校相册 学习网 老师大全 学校地址 分享到
电话咨询 400-888-4011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预约(校区老师时间回复)

对于AP课程和考试的思考以及深入分析

AP 2022-01-06

学威国际商学院

  什么是AP?相信大家都有一些了解了,但是都了解的不够深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位AP老师对AP课程和考试的思考以及深入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对AP课程的不同了解!

  作为AP老师,光说AP的正面效果是不够的。此外,还需要对AP进行一番批判。没有合理的批判,那么怎么能进步呢?此外,我还要深入探究。
  重新认识什么是AP
  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带领大家重新认识AP
  什么是AP?AP,全程Advanced Placement,其中文名叫大学先修课程。下面我们来看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官方的中文描述文件。
  用我的话说,学生为了达成适应大学通识课/低阶课的目的,会在高中阶段参加AP课程。然后在每年的5月参加对应科目的全球统一考试,考出来的AP分数如果达标(最低3分起步),那么就会兑换学分以达到免修或者跳过低阶课/通识课的目的,从而省时省钱。
  对于AP考试,它的本质其实上和国内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学考)并无两样。换句话说,AP就是一个学考或会考,性质为合格性考试。另外,AP的性质和SAT或者ACT(高考美国卷)不一样,这是因为SAT和ACT为选拔性考试。
  讲的再通俗点,就是高中生学习大学先修课程后要去参加美国大学理事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统一合格性会考,成绩达标者即有机会兑换大学学分以达成跳课或免修的目的。
  那么合格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区别在哪里呢?合格性考试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你对于这门课程而言是否学到位了,然后学得好不好;然而,选拔性考试的目的是在于从人和人中进行挑选。
  也就是说,合格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比起来,虽然两者都是以考试为媒介,但是合格性考试的目标是人v.s.课程(类似于游戏的PVE机制或者副本),另外选拔性考试的目标是人v.s.人(类似于游戏的PVP机制)
  AP的初衷v.s.现状
  AP项目,是从1951年开始由福特基金会启动后1955年开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接手。最开始11门课,然后1969年经历了一次大改革,于是新增了很多科目和取消了一些科目就造成了如今7大类38术科的局面。
  AP项目的初衷其实是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课程,以这样的初衷,美国大学理事会开始逐渐推广这项目。这种方式最终的效果就是:2000年之后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参加数以百万计的考试。可是这些参加的考试的学生最后如何了?真的达成了克服困难的目的了吗?
  先说美国国内的情况,此前唐颖老师就说过,人头数虚高是因为存在一些州考AP是有联邦*补贴以至于免费的,使得一些学生会去报AP从而拉高报名人数。谁知道这些报名者是真的想学AP还是混日子的?如果混日子来报名AP课和考试的人在里面,那不就是炮灰吗?所以,他们拉低了AP平均分也是理所应当的。
  先不说平均分。就算考合格了,那么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发现成绩合格的新生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以至于那些成绩合格的新生需要重修等价课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据我的经验,我把它分为两个层面:AP课程和考试体系自身,参加AP课程和考试的学生以及其背后的人(比如学生家长,机构老师,学校老师啥的)。
  先从AP课程和考试的机制出发,由于学生在最后是要通过考试来换学分,那么会存在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课程,然后临考前将近,于是疯狂刷题以应试的手段来达成4分和5分的目的。这4分和5分到底是怎么来的?此前我曾参加过AP教师培训,我当时是在物理C场,培训师说过《物理1》和《物理2》的分数线设定是走的原始分标准,然而《物理C》走的是曲线(curve)评分。我后来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些术科的5分率那么低了。所以为什么有大学觉得学生修的AP课程就算合格了也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由于有一些课程存在曲线评分,那么对合格及以上学生的要求就会被降低了,所以基础还是照样没打牢啊。这让我想起来一些话:“AP的容错率还是很高”“我的微积分BC哪怕就有一道大题没做,我照样能拿5分。”所以大家听过的“容错率”其实是分数线设置机制的问题。也正是曲线评分的设置机制,导致了一些学生学习偷懒来通过“容错率”来达成投机取巧的目的。
  另外,由于AP考试的报名上限是不限的,加上可以兑换学分的好处。于是就存在学生有这样一种或者几种心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报那么多课,我搞突击,刷到5分万岁,学分能多少就是多少。”“1月报名一时爽,5月AP火葬场”(最后一句是在AP报名机制更改之前的梗)。我曾试着推理过为什么他们报那么多课,长远规划的除外,其实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赌博,博概率。交报名费不管,我们就从学分兑换的角度看,你报的越多,你的期望值始终是大于0的,所以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那么多门,他们实质就是在赌。
  举个例子,假设贾斯汀老师擅长分析学生的表现分析。一天,他的学生鲍勃找到他,问贾斯汀“老师,能帮我看看我可以考AP4分以上的几率如何?”(我假设4分是可以兑换分数的线,因为很多大学都是要求4分的)再补充一下讯息:一般大学一门课的学分都是3分,我以3分默认。贾斯汀老师说:“鲍勃啊,根据你的菜实力,我测算了下,你的《微积分AB》可以有70%的几率拿到4分和以上,《物理1》有15%的几率,《人文地理》有50%的几率,《美国*和政治》40%...”,根据这些讯息,我们能发现学生考到4分和以上的几率至少是0的,如果考到了预期的几率,那么收益就是3。从概率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到最终他的数学期望E(X)>0,也就是说,学生平均可以换到的学分必定是大于0的。
  正因为期望值大于0,所以这给了学生一种赌博的心理去考AP。然后学生就把AP考试当做赌博进行了。正是抱着这种赌博的心理,学生不好好学习理所应当,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来换学分,然后考完了就丢掉了。学习一点都不走心的行为,我是觉得可笑。AP考试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玩的瓦特了。所以我在学生时代,我就调查*了一些学生,我就问他们一些问题“你考完AP后,你能告诉我你的收获吗?”被调查的学生大多说“啊?我学了啥?我就是换分啊,我根本不管我学了多少。”呼,好一个功利主义。于是我就在思考,这到底是谁干的好事?我绝对不会放过他的。后来我就开始问学生,那你为什么要选这些课?谁让你选的。学生说是家长,我就反问“你就这么没主见啊?家长说啥,你就言听计从了。”
  当时我还是单纯的认为是家长为罪魁祸首。时间过去了几年,我长大了,我意识了问题绝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我做的调查并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其实我只是揭露存在的不良现象。
  国内篇:幕后黑手
  别有用心的个体的狂欢
  这个问题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家长怎么知道要让他们的孩子去选这些AP课。后来我去看一些机构传递的讯息,说5分率问题。这严重误导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传递了焦虑。然后别有用心的机构就利用焦虑来干扰学生和家长的决策。在那些机构里面,他们只关注学生是否出的了4分和5分,然后家长的血汗钱进入了机构的钱袋子了。那么这些老师除了关注把学生带出4分5分外,是否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成长?
  所以,这让我想起了我此前看过前美国大学理事会二当家[副总裁]对AP的担忧:很多学生和家长急于求成,跳过了很多AP的精华,然后导致了AP有很强的应试化风险。
  没错,这种状况已经印证了王湘波博士的判断。正是因为AP分数线设置的机制漏洞,曲线评分导致了成绩判断不严格,再加上存在一些赚快钱的老师(比如专业水平臭劲的之类的)利用机制漏洞去教学生去以刷题手段拿到高分,然后宣传自己多么厉害,随后他们加盟了机构,于是拉低了机构的水平。他们不就是为了钱吗?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举个例子,比如机构炒作5分率(我在此前已经和其他老师联手拆穿过他们丑恶嘴脸,可以点击查看)就是一种忽悠人的手段:拿这些有偏见的数据炒作,然后说什么科目好考。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个体,课程没有绝对好坏,但是只有相对适合与否。我真的很心疼学生和家长,被别有用心的机构洗脑了,然后盲从了。
  此外,宣传5分率是别有用心的机构的炒作手段之一,还有的手段比如标题为“11门AP学姐/学长的满分攻略”,下面我来拆一下这个手段。在拆之前,那位同学考11门AP是他/她的个人意愿,这个必须要尊重,我不能犯人身攻击的逻辑谬误,我们把这位同学抛开来。那么这类机构的标题为什么要在标题中带有“11门满分”?从《概率论》的惊奇公设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一句话“一件事情发生的几率越小,其惊奇程度就越高”。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像那位同学有坚强的毅力去考11门AP吧。其实一般考4门AP课的话,人就会有点吃不消了,更别说6门8门10门了。如果每个人考那么10门以上的话,那要花多少精力?那么大的负载量,是人要吃不消的。我说难听点,找这种节奏走下去,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考完了,几乎都被门门科目秒杀
  只有撑死60%的术科是认真考试,其余的科目浑水摸鱼或者弃考
  由于压力过大,最后不但连考场都没进,而且还会进入精神病院
  不过第三种情况比较极端,但是不排除它的存在。那么我推测机构为什么要宣传这样的案例呢?我觉得同样要从考生和机构的角度分开探讨问题:对于考生而言,参照我前面说的期望值,学生就认为“考那么多门,尽管我吃不消,可是我可以赌一赌啊,万一真的有的中了呢?”或者“他考那么多门,我也可以,我也要多报点”;对于机构而言,那位学生报的课11门,正好符合我的宣传老师的目的,同时这波焦虑不仅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产生恐慌,而且会让学生产生跟风的效果,于是学生和家长就会掏出腰*来买机构的课程。对于机构而言是获利了,而且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就是报了那么多课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了,就觉得“以报多为荣”。可是学生和家长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课是适合自己的?只是重视数量却没重视适合度。劝一句:跟风迟早会害惨自己。我还想对这些机构说一些话“你们说得倒轻松,你自己去考11门你试试看?进精神病院去吧,11门足够把人逼疯了。说难听点,你们宣传的目的不就是想把学生送进精神病院吗?自己拿了钱就跑,根本就没有把学生当个人看!连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都不知道。”各位家长,请你们用自己的理智思考,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如果自己的孩子修习和考10门以上,自己家的孩子能吃得消吗?如果你是这位孩子呢?在这种高压状态下,人要崩溃是迟早的事情。这样下去,心理会出现问题。试问: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绩比起来,哪个更重要?我们用钱来算,假设一门AP考试费1350块和学生考试10门课。然后报班一门5000,那么学生在AP考试的投入是13500+50000=63500块。说难听点,由于10门课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心理负担,搞不好小孩会压力过大进入精神病院,结果不但AP考试没考成,而且治疗都是一笔数。你觉得合算吗?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因为一时之快给断送了,作为家长的不感到自责吗?也许家长就会说“我家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之类的话,不!这不可能,现在孩子要承受的压力确实有很多,可是再怎么强,也得有上限的吧。总之回到一句话——请把你的孩子当人看!你的孩子不是机器,更不是神!
  总的说来,在焦虑下的人,会丧失所有思考能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被牵着鼻子走了。这种手法让我联想到电信诈骗:开始无中生有(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受害者感到惊奇),然后把受害者搞到焦虑并让他们丧失理智,于是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最后把钱骗到手了。等受害者认为事件解除了后,回过神来(恢复了理智),发现自己被骗了。所以为什么警察叔叔费尽千辛万苦来劝说受害者不要听信,就是因为他们在焦虑状态被骗子牵着鼻子走从而上当。在一些机构的贩卖焦虑的宣传行为中也是的,通过贩卖焦虑,让家长和学生感到恐慌,这么做就是让家长和学生丧失了理智,然后牵着家长和学生的鼻子走来达成干预家长和学生的决策的目的。
  更多的因素,我也会继续调查!
  一些建议
  针对这种应试化严重的现象,我将对以下的方面提出建议:
  美国大学理事会AP项目组方面:将AP的分数线设置机制进行调整。取消曲线评分机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大幅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投机成本。
  高等院校招生办:AP分数通过后*再设置一次学校的考试以检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门等价课程。如果通过就允许兑换学分,否则重修。
  AP教师个体:由于AP课程的知识难度是低于本科的,建议把课程的学习强度增加到真正的本科层级。
  最后再说点什么
  不就是一场学业水平考试嘛,干嘛玩得像军备竞赛?何必折磨自己呢?虽然我今年接了一个学生,考了5分。我平时辅导她的时候,她给我传递了一种焦虑,这必定是别有用心的机构传递的。我屡次对她说“对自己自信点,你的基础真的很棒。”然后真题模考的时候选择题直接50分以上,主观题也不错,都能接近原始分满分。我就告诉学生“我讲真的,你这种状态就可以去考了,我求你别刷题了好不好。你可以去准备学更高级的知识了。别过多浪费时间在AP上,对自己好点行不行?物极必反。”
  结尾再说一句:我敢说真话,我不怕得罪谁!我很清楚我这么做会得罪一些机构的利益。教育乃百年大计,最终的的核心还是以人为本,请让教育回到该有的样子!
  再留给大家一句话和一个思考:没有分数就赢不了标化考试,如果只有分数就赢不了人生的大考。(唐江澎的话改编)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的教育?

AP推荐课程

AP推荐机构

英语课程 雅思课程 托福课程 SAT培训 新概念英语 剑桥英语 GRE培训 GMAT培训 ACT培训 实用英语 口语听力 AP培训 考研英语 SSAT培训
全封闭培训 雅思 托福 SAT/ACT 腾飞计划 国际高中课程 英语能力课程 个性化中心 外教口语 考研 国际备考 AP IG AS MAP SSAT A-LEVEL IGCSE OSSD课程
雅思 托福 SAT 英语 AEAS AP A-Level KET PET OSS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