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词汇背得越难越好
很多学生觉得SAT的单词就应该是特别高大上的难词、偏词,为了考好SAT就应该背很多生僻词汇,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无论是SAT语法加阅读大约十几道直接考的词汇题来看,还是一些设计到词汇理解的阅读题目来看,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考并不生僻的词汇的精确理解。
误区二:阅读高分全靠刷题
对于SAT错题分析和总结T阅读成绩的提高来说,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适时的,可能有时比多做题还要重要,可以说,没有总结的刷题其实进步很慢!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错题分析和总结?
给大家展示一下关于错题如何做分析总结。错题总结一般*含这几个部分:
①这道题出题人的考点是什么?
②我之所以做错原因是什么?
③我应该注意哪些点或者用什么样的规范流程避免这个错误。
比如上面这道题如果做错了,分析的时候:
①出题人想考的点是什么。很明显科学类实验研究过程里面的一个特殊设计是它想真正考到的,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特殊设计,这个设计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个,我们搞清楚了考点;
②错题的原因。错题原因是干扰项的特征不熟悉,比如干扰项里面所谓的混。什么叫混?就是刚才提到概念的偷换、主客体的颠倒,对象的切换等等这些方面。这道题很明显就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没有分清楚,一个是主观感受,一个是客观存在,写下来错题的原因;
③改进的建议。比如在阅读笔记里面,老师提到选项里面的重点名词一定要重视,重点名词准确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主体或者对象不能切换,这是以前讲过的一些重点。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的选项,我们一定要对里面的核心名词给予更多的重视。
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错题分析步骤,很多同学错题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有选项的问题,有定位之处可能有些句子没读懂,或者是一些关键词没有读到。但不管什么原因,一定要把它写出来。把好多错题全部写出来之后,你会发现比较集中爆发哪些问题。
如果是长难句,那就踏踏实实训练一段时间长难句分析;如果是关键词汇精确理解不到位,就好好加强词汇;如果是一些干扰项不太容易识别出来,就把这些干扰项很强的放到一起,去找怎么样去避免。所以,总结完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
误区三:课外提升阅读要多读小说
SAT阅读一共5篇文章,小说只占一篇,科学类文章有3篇,历史类文章有1篇,所以我们平时课外读物应该都有所准备。现在很多微信朋友圈文章将SAT阅读“推荐书籍”的时候,动不动就列100多本小说上去,其实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科学和历史类其实更为重要。
区误区四:学语法就是学一些排除法技巧
一直觉得现在很多SAT语法的教学方法是本末倒置的,一味地讲一些排除法和所谓的“伪规律”、“伪技巧”,也许能让同学们很快上手,确实可以迎合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同学,可是同学们自己下去做题就会发现自己遇到的某些题完全成为了这些“伪规律”、“伪技巧”的“例外”。
而不少学生也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看到反正语法错误率已经大幅下降了,也就浅尝辄止了,所谓“技巧”的例外概率有多大也就只能拼“人品”了。
可是这样的学习意义究竟在哪呢?不但到后期冲刺高分会遇到“瓶颈”,而且这段学习时间没有发挥*的效用,这么说原因有两个:一是这样的学习不能给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任何的基础;二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所学到的“伪规律”在考完SAT后一定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不会给今后的读书、写作积累任何有益的东西。
主张学习SAT语法,应该首先把很多基本的概念搞清楚,在概念清晰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书面语句法的体系!一旦概念和体系搭建起来,就会快速而准确到题目的考点和自己思维路径,而且也不会受到干扰项的影响。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做题就会有一种融会贯通居高临下的感觉。打一个比方,就像我们要拼图,如果连标准的、正确的图案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一味地一张一张去排除,那这样“段位”太低了,其实做语法题也是同样的。
误区五:SAT2数学满分,SAT1就一定能满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SAT2分数满分,而SAT2数学知识比SAT1妖男,所以SAT1的分数就很容易得满分,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认识。首先,虽然SAT2就数学知识本身和计算要求来说,确实比SAT1数学难,但它和SAT1数学相比,有两个特点:1.有容错率,换句话说不用全对也可以是满分;2.题目本身的理解要求略低,也少了很多陷阱。这两点不同导致了某种意义上说:SAT2数学满分其实要比SAT1数学满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