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关注孩子的“起跑线”,关注孩子的升学考试,认为这些是孩子重要的转折节点。其实,有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被大多数家长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关于四五年级听听智学教育的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的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2.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
与小时候相比,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差异,①在道德认识方面,由具体、肤浅的认识,向本质的认识过渡。②在道德评价方面,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向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
预防定势效应,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行为。杜绝打骂,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从道德情感方面来讲,父母的粗暴会使他们越来越叛逆,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则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从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3.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告诉孩子他在为谁、为什么而学习
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去想“为什么”,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告诉孩子要为理想而学习,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如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