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赞同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主导全球化融合的过程,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出来”。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留学中一窥究竟:从最早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到跨国企业的交流与融合;从精英留学,到近几年的大众留学。所有这些都见证着中国国际化的进程,而英语就是国际化的桥梁!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从精英出国到大众留学的转变,这个转变也伴随着国人对于英语认知水平的逐渐转变和提高。
某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一所技术社区学院演讲,鼓励美国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与技术。他说:“50年前人们不需要文凭也能过上体面生活,在制造厂找份*就能养家糊口。但是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一家公司开店、雇佣工人向有网络的地方销售产品,这种变化引发各个国家的激烈竞争,人们都在为未来的*和行业而战。几周前,我前往亚洲,10亿印度人突然投身于世界经济,13亿中国人也投身于全球经济。”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90后、00后的学生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同龄人,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同龄精英们,我们要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夺得先机。面对浮躁的学习环境,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好运用英语的能力,记住,检验我们英语学习成败的,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也不是红皮白芯的证书,而是实际*和生活中的每一份英文材料,每一封国际邮件,每一次与外国人的对话。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人生斗争的武器。英语就是帮助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一把利器,它的价值体现在我们对于英语能力的掌握。常常有人说: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文?这里有两个误区:*,英语不是哪个国家的语言,语言是不应该分国界的,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第二,如果真要为国家争光就更应该学好英语,通过英语学习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一种迎接挑战的积极方式!
中国要国际化,美国也要国际化,国际化趋势没有国界之分。当前,中国正在以无比开放的胸怀和速度融入整个世界,而全世界也正在热烈地拥抱中国。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把英语只当作敲门砖、工具,并不能让你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只有你真正具备了英语能力,不仅所谓的敲门砖、工具不在话下,你还能为你的事业和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而是“英语学习的3.0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