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当家长因为一件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吼孩子时,孩子会从不安内疚到感到厌烦,最后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家长吼得越凶,次数越多,孩子的心情就越不能平复,反抗心理就越强烈。而如果家长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孩子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就会随之降低。
当家长大声吼孩子时,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赶紧结束”,家长吼完之后,孩子的感受是“终于解脱了”。
可以看出,吼叫的确有一定作用,但吼叫所带来的能量远远不如平和的方式和孩子的自我察觉。
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用平和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开悟,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教育的作用也大大提高。
✘错误的表达方式:
“我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
“你怎么就知道磨蹭!”
✔正确的表达方式:
“你可以玩玩具,但妈妈希望你能自己整理好,你会这样做的,对吗?”
“我们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你要快点把衣服穿好,不然你会迟到。”
✘错误的表达方式:
“你怎么又没整理书包?上一次也是,你有哪次自己整理了?”
“你怎么又这样,每次都不听,总是做不好!”
✔正确的表达方式:
“宝贝,你答应妈妈会整理书包,现在去做给妈妈看,好吗?”
“宝贝,5分钟之后我要看到你关掉电视,不然这一周你都不能再看电视了。”
✘错误的表达方式:
“你自己说错哪了?不知道就再去想!”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对,没有错?”
✔正确的表达方式:
“玩具玩完了就扔在一边是不对的,现在我们把玩具整理好,明天可以继续玩,不然,明天你将无法玩玩具。”
“宝贝,光看电视不写作业是不对的,你现在好好去写作业,以后每天能看1小时电视,如果你要一直看电视的话,接下来的一周你都不准再看电视了!”
✘错误的表达方式:
“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这么邋遢!”
“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正确的表达方式:
“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咱们一起来把床收拾干净好不好?”
“宝贝,小花弄坏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伤心对不对,但是打人是不对的,你可以跟小花一起修理好玩具呀,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