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参与领域广泛,意愿强烈,能力强大
儿童积极参与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参与领域非常广泛。他们对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参与有着广泛的兴趣,也有切实的行动,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真实的社会进程。
2、儿童在学校之外的参与不是很充分
在儿童参与的内容上,学校的活动和学校之外的活动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从校外活动参与的内容来看,48.9%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和学校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补习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49.2%,初中生是51.7%,高中生是45.9%。
3、儿童参与受时间、空间等基本条件限制
学校学习对于儿童参与的影响,除了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外,还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施压,严重影响了儿童参与其他主题的机会。时间上,中小学生实际家庭作业时间远超规定时间,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空间上,目前中国社区缺乏专门针对儿童机制和平台,儿童并未被作为一个有独特需求、有独特眼光的行动主体来看待。
4、儿童参与的一些重要议题被忽略
在以学习为天职的身份定位下,许多原本可以吸引学生,也应该引起学生关注的信息渠道和生活主题被忽略了。一些现代社会的重要参与主题,在一部分儿童的生活当中缺位,比如亲子交往中不涉及生命和爱的话题、禁止或限制儿童使用网络。调查显示,在家庭参与方面,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社会交往方面,儿童侧重同学交往,邻里交往稍显不足。公共参与方面,儿童的参与渠道较少。儿童在公共参与方面表现出兴趣和信心,但仍有26.7%的学生从来不看电视新闻,43.2%的学生从来不看报纸新闻,28.8%的学生从来不看网络新闻。这种状况在长远来看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5、儿童参与存在很大群体差异
在学段上,随着学段的增长,儿童的学校参与程度逐渐降低。其次,在性别上,女孩的家庭参与程度更高,男孩的公共参与程度更高。最后,独生子女的参与资源更丰富,非独生子女参与资源更传统。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在参与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别,这种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很可能会对社会阶层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对于儿童发展的解释非常复杂,但是本研究的数据和案例表明:儿童参与可以扩展儿童的生活阅历,增进儿童的生活智慧,影响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