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像《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相关节目开始走红,曾经那些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传统文化,逐渐开始回归我们的生活,有人说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已经来到。
是什么让传统文化近几年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大致为以下原因:
01、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等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点上,不管是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21世纪当下中国,均是如此。
从19世纪中的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引入西方的管理体制、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开始全盘西化,年轻人以西洋生活方式为时髦,到二战结束后,美国接管日本,日本社会的全面西化加速。
1955至1957年,日本出现了*次经济发展高潮。*括制造业在内快速成长。1968年,超过西德的GDP成为世界第2名。随着日本文化与欧美文化的融合,经济上富裕的日本人逐渐意识到,西方文化并不是全盘适合日本社会,日本本土文化对于树立国民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更适合,于是相关的传统文化开始复兴。西方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开始融合,新的文化模式开始形成,并向外国输出并影响到他国文化,成为日本新的文化名片。
回顾中国社会,同样,传统文化复兴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开放,整个社会对于西方的物质、文化等需求旺盛。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在2010年代,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进入21世纪,中国在科技、制造、贸易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经济和物质高度发达之后,民众对于适合自己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了。
02、新兴群体的形成: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新兴群体的形成,成为文化复兴的支柱,他们决定了文化的发掘、传播、成型、发展。
50年代日本商业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新兴的有产群体的形成。这个群体对于除了温饱的物质追求,更多是精神层面的的人文主义意识。带动了新兴中产阶级的形成,物质上富裕的阶级对于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的现象。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富裕的社会环境以及对文化的集体性需求等,极大地推动人文主义发展和优秀的作品诞生。在这种大环境下,诞生了关注人文和文化的新兴群体。
而在中国,关注文化的这一群体也正在形成,其中以90后的群体为主。中国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出生后,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的二次元文化创业者陈睿分析的那样,这个群体受过高等教育,有着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人文素养。网络为他们打开了全世界的窗口,了解更多信息,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外来文化的灌输。他们需要也有着更好的文化自信。于是主动发掘并传播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开始追寻更加适合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成为了传统文化复兴和传播的主力军。
03、文化自信的继承和发展: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里,提到日本年轻人关于消费心理变化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蔓延,年轻人们很容易感受其他国家的生活,发现大多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于是日本人想在经济之外,可以找到一个其他的,为国民所有共有的价值。最后发现,那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于是追求日本生活方式,心理开始萌芽、发展、蔓延。
根据日本《日本人的意识》调查,关注日本文化,从1988年20-24岁71%,到2008年上升到了87%。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这些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并没有妨碍他们的追求和发展。
互联网加速了全球年轻人的交流,开阔了年轻人的视野,对于国内90及以后的年轻人来说,也正在经历类似日本年轻人当年的阶段。他们喜欢传统文化,通过研究、讨论、交流,体验制作汉服等产品,表面上看是追求个性,其实是在追求和宣传自己的主张。在东家平台, 65%的匠人都是80后90后,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到匠人与文化相关的事业中。在现实生活和适合自己群体的文化中不断进行交换,吸收与现代生活相协调融合的文化因素。对群体和文化的自我归属感、回归感、自信感,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圈层和文化氛围。
04、*和政策的文化加持:为了振兴和普及日本传统文化振兴,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与文化振兴相关的文化政策与法律条文。为了复兴陶瓷产业,日本*设立了‘茨城县陶瓷产业指导所’,对民众进行职业培训。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本土文化逐渐复兴,并走向海外。今天流行的*括手作等日本传统文化,基本都是在那时被挖掘出来的。
2017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这属于重大国策。高层领导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文化复兴提到了整个国家层面,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么重量级的推动和加持,不管是在文化的传播,还是在相关产业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消费升级和社会的现代化,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越来越成为刚需,这也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好的环境和土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后,本土文化的复兴迎了*的时代。(原作者:南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