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各大书店的养生书籍销量均呈上升势头,中医保健名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来,我帮你调调。”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里,范伟扮演的以养生专家自居的主人公老大,见人最爱说的就是这句口头禅。这句话准确地抓住了当今风靡全国的养生保健热。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大爷大妈说起《健康之路》、《养生堂》节目,说起中里巴人、曲黎敏,说起《不生病的智慧》、《从头到脚话健康》,如数家珍,头头是道,连一些日常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上班族也“改邪归正”,开始讲究科学的饮食起居。
据调查,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已经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以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中,开办养生保健节目的有20多个。荣登排行榜的著名栏目中,有央视的《健康之路》、《中华医药》、《健康早班车》等,有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健康北京》,此外还有辽宁卫视的《健康一身轻》、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等。
据北京市新华书店最新统计,目前大型书店在售的各类养生书有6000余种,其中中医养生书约3000种,销量均居上升势头。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4层的医药卫生区,除了设有4排“养生保健”书架之外,还专为“中医养生”特设了3排书架。图书大厦负责人介绍,进入2010年,1月至2月养生保健类图书销售额达63万余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从2007年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已经成了养生界的名人,被称为“养生界的于丹”、“健康教母”。
那么,为什么会兴起
养生保健热潮呢?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武继彪认为,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及中医医疗保健模式在当前及日后的养生保健中,将显示其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被认为是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医养生的风生水起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有关系。过去人们信赖西医,而忽略了中医的神奇功效。实践证明,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增强全民保健意识,提高国民身心素质,是使我国的总体健康水平达到世界前列的根本之策。
专家指出,我国有城市社区和街道8万余个,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需求巨大。此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以及与老年人需求有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将大量出现。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可为中医药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社区医院、乡村医院,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有着广阔的*空间。
中医专业招生*难在哪里
现有的法规政策限制了中医药类毕业生当年*,*观念单一、*视野狭窄、不愿意到基层缩小了*领域
令人费解的是,与近年来全民养生保健的日益趋热不同,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却一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外部的客观原因如体制等,也有内部原因如毕业生的*观念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医药专业的招生和*才能有新的起色,才能适应中医药快速发展和民众的需要。
1998年,我国《执业医师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4大类别。而中医学院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中医学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这就大大缩小了中医毕业生的*范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武继彪说,现在中医院也纷纷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而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一旦进不了中医院只能去西医院。目前西医院的中医科都很薄弱,进人计划极少,不少中医专业毕业生即使到了西医院也是从事中医以外的*,而按照《执业医师法》及执业规定,这属于跨类别行医,是违法的。
近几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几乎都在扩招,每年加起来至少有三四万毕业生。中医院人员更替周期长,加之中医院数量有限,客观上使毕业生“滞销”。受中医“越老越值钱”观念的影响,许多医院都希望老专家们退而不休。中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即便进入了基层医院,在近年之内,职业难以有较大的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临床治疗方法,*括针灸、推拿等主要靠医生的手工操作,收费极其低廉或不合理,直接导致医生不愿采用相关的治疗方法。一些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了基层医院的中医职位,却干不了多长时间,又选择了辞职。
一些毕业生的*观念单一,视野狭窄,择业期望值过高。许多学生常问:“毕业后不当医生还能干什么?”由于*视野狭窄,错失了像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等与健康相关产业的好职位。另外,医药营销、保险等行业其实也很缺人。将*范围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成为学生*的羁绊。还有的学生对*待遇期望值过高,过于关注“收入如何”、“住房条件如何”,等等。另外,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生只想进大医院,而不愿自己创业或到基层*。
用人单位存在偏见,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还在奉行“重点大学毕业生强于一般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强于本科生、本科生优于专科生”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只看学校和学生的学历,不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的单位甚至还挑性别。还有一些单位无节制地提高用人规格,原来用专科生的岗位,现在上升到用本科生,原来用本科生的岗位现在却上升到用研究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高文义认为,中医类毕业生*率低是相对的,其主要原因是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大中城市医疗机构对医学类毕业生要求层次较高,基本上是硕士学位以上层次。基层县区、乡镇一级医院对本科医学类毕业生有需求,但一些地方主管部门限制用人编制计划,使基层医院没有用人自主权,制约了毕业生到基层*。针对毕业生到基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落实方面各地存在差距,有些激励政策、保障措施还需要加大力度。此外,医学类毕业生当年*还受到政策性障碍。政策规定医学类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才允许报考职业医师资格。应届毕业生毕业当年没有从医资格,是限制医学类毕业生当年*的*障碍。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汤军认为,*要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投入。医学院校生均培养成本高,学校投入大,师资及教学条件要求高,还要有临床实习医院,因此*应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投入。虽然该校中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修习了大量的西医基础及临床课程,完全能够胜任中西医临床科室的岗位要求,但只能进中医临床科室,不能进入中西医临床科室,毕业生执业范畴有待规范及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