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儿童英语亲子游戏的必要性,这些游戏不仅可以深化亲子间的感情,让孩子快乐学英语,还有助于孩子各种能力培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因此,家长创设的亲子环境要让孩子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比如说:家长们可为孩子腾出一个角落,用布隔开,或利用废旧材料为孩子布置一个特殊的游戏环境。
比如,Danny妈就会用一个纸箱子为Danny建造一个私人的游乐场。
首先,Danny妈会把平时不用的大纸箱收拾好,作为Danny的游戏道具。
然后让Danny带着自己心爱的画笔,坐在纸箱里设置脑海中的游戏场景,创作完成后,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布偶放进去,这样一个由Danny创造的游戏场就这样诞生了。
Professor提醒家长们:环境真的很重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孩子和家长才能玩的更好哦!
Danny妈就推荐一个很简单的游戏给大家,叫作捡瓶盖。这个瓶盖就是家里随便的饮料瓶子或是其他小瓶子,所以原料非常简单。而游戏过程也不复杂,只要把瓶盖拧下来分开,然后让孩子和家长帮不同的瓶子找到匹配的盖子就好了。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摸索着游戏规则,等孩子渐渐玩熟悉了以后,家长们还可以计时,大人和孩子比赛,看谁先完成。到后面可以加大难度,用一些看起来相似的瓶盖,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家长们要记住: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设计游戏,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多花些时间和孩子游戏之外,父母们在游戏时要多关注孩子语言、情感方面的发展,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加入孩子的互动中,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适时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而且在家长们参与游戏的过程中,Professor认为家长们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
做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虽然民主平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仍有不少家长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典型的表现就是:在游戏中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Professor认为这种所谓的“游戏”,会让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
在亲子游戏时,家长要特别尊重孩子自发产生的游戏内容,珍惜孩子的创造产物。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去玩,家长预设的游戏是“扔皮球”,但孩子发现了蚁穴的蚂蚁,并很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导他玩“观察蚂蚁”的游戏。这样,孩子的创意被承认,既增强了孩子自信心,又增强了孩子对亲子游戏的兴趣。
希望家长们都可以放下手机,抽点时间投身于和孩子的游戏世界里,给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童年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