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育·古琴·班型】
少儿班:7-15岁
成人班:15岁以上
【琢育·相关课程】
成人古琴成人古筝少儿古筝
【琢育·古琴·教育理念】
学习古琴,不仅是学习一门乐器,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是心灵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琢育通过让学员学习了解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对中国古琴的研习,让学生们变得平和而儒雅、温婉而刚毅,最终达到张弛有度的境界。开放他们的思维。雕琢性格,培养学生儒雅大方的“书香气质”,提高个人的修养。
【琢育古琴·课程安排】
入门阶段:24课时
基础篇:
学习右手基础指法:“抹”、“挑”、“勾”、“剔”、“打”、“摘”、“托”、“劈”;
学习右手组合指法:“大撮”、“小撮”“大撮反撮”、“小撮反撮”;
左手润音技巧:“吟”、“大吟”、“小吟”、“细吟”、“定吟”;
左手走音技巧:“上”、“下”、“进复”、“退复”、“掐起”、“带起”;
学习曲目:
乐曲《凤求凰》
乐曲《鹤冲宵》
琴歌《古琴吟》
琴歌《秋风辞》
琴歌《静夜思》
琴歌《沧海一声笑》
乐曲《仙翁操》
琴曲《极乐吟》
琴歌《湘江怨》
琴曲《良宵引》
初级阶段:24课时
学习曲目:
琴曲《春晓吟》:
见于明代《西麓堂琴统》(1549)表现春天欣欣向荣之景象,是曲风中正、平和、大方之典范。
琴曲《玉楼春晓》:
又名《春闺怨》,诸城派代表琴曲。表现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之中闺中女子的情愫,心怀无数幽情。
琴歌《归去来辞》:
见于《重修真传琴谱》,是时陶渊明不以斗粟折腰而勇退林泉,故作是辞以明志,表现其心志淡泊的归隐之心。
琴曲《关山月》:
刊于《梅庵琴谱》,以李白《关山月》为词,曲子短小,曲风古朴大气,表现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琴曲《神人畅》:
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表达昔日部落首领“尧”祭祀之时弹琴奇妙琴声感动上天,使天神降临,与人欢乐共舞,共庆盛典。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琴曲《阳关三叠》:
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词为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现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琴曲《酒狂》:
见于《神奇秘谱》(明1425年),相传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以发泄内心的积郁的不平之气。
中级阶段:24课时
学习曲目:
琴曲《高山》:
见于《神奇秘谱》(明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中的“巍巍乎志在高山”。
琴曲《鸥鹭忘机》:
见于《神奇秘谱》,表达与世无争、自甘恬淡的心境。
琴曲《平沙落燕》:
见于《古音正宗》(1634年),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琴曲《梧叶舞秋风》:
见于《琴学心声谐谱》,清代重要琴曲之一。通过描写秋风萧索、梧叶凋零之景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怀。
琴曲《醉渔唱晚》:
见于《西麓堂琴统》,为唐代大音乐家皮日休、陆龟蒙所作。表现了暮色苍茫之中,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音,醉渔哼唱渔歌的情景,自由潇洒怡然自得之态。
高级一阶:48课时
学习曲目:
琴曲《普庵咒》
见于《神奇秘谱》,此曲不仅是佛教咒语亦是古琴名曲之一。此曲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的境界。
琴曲《忆故人》:
见于《今虞琴刊》,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传为蔡中郎作。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顾名思义,表达对故人的思念、追忆、缅怀。
琴曲《长门怨》:
见于《琴谱正律》(清代),清代民间的古琴曲,以司马相如为陈皇后所作《长门赋》为基础创作,陈皇后希望汉武帝听到后回心转意,但最终未能挽回旧情。该曲描写深居长门的闺怨,凄婉悱彻,激烈处如怨妇悲悾,如诉如泣。
琴曲《流水》:
见于《神奇秘谱》,“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中有“洋洋乎志在流水”,用象形的手法表现出流水从涓涓细流至奔流入海之状况,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泛川派古琴代表作。
琴曲《孤馆遇神》:
见于《西麓堂琴统》,传嵇康夜半抚琴,忽见八厉鬼,并大声呵斥,故有此曲。
琴曲《梅花三弄》:
见于《神奇秘谱》,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三弄”为演奏三遍之意。写梅花洁白芬芳和耐寒之征,借物抒怀,表现高尚节操。
高级二阶:48课时
学习曲目:
琴曲《离骚》:
见于《神奇秘谱》,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离骚》而作。抒发屈原惨遭奸谗残害后的忧郁苦闷及思乡爱国之情。
琴曲《捣衣》:
见于《真传正宗琴谱》(1589年)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表现妇女思念亲人而怨恨战争的情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即是如此。
琴曲《楼兰散》:
现代作曲家金湘先生所作,通过模拟琵琶的“琶音”来体现西域风格的音乐元素,听之若置身于风沙袅袅、驼铃阵阵的楼兰大漠。
琴曲《梅园吟》:
现代古琴大家龚一先生作,通过对梅花婀娜多姿的丰采及傲霜怒放的描绘,以物言志,表达内心的坚定、自豪。
琴曲《潇湘水云》:
南宋古琴家浙派代表人物郭楚望所作,见于《西麓堂琴统》。以远望九嶷山为云所蔽,见云水奔腾景象,深感国事飘零,而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
琴曲《春风》:
现代古琴大家龚一、作曲家许国华合作于1982年,此曲在演奏技巧上有较大突破,揭示了古琴的发展潜力,表达春意盎然、奋发向上的欢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