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课上的讲法来说,会分为好多种题型。首先出现比较多的一类题是了解作者说话当中的一个假设、前提,或者我们叫一个assumption。有的同学老问逻辑题是不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难题肯定会有,但是相对来说,其实无外乎就是一个大的逻辑的基本假设。比如咱们说一句话,假如说小明是北京人,那么小明是中国人。这句话我们觉得非常正常,那如果逻辑上强行去找它的基本假设,或者说攻击它的逻辑错误的话,就有一点:你为什么能从小明的北京这个特点推到中国这个特点?中间你必须要脑补一层,即北京一定要在中国,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攻击它,你也是攻击这一点。比如说,我刚从月球回来,我也不知道地球上的历史,北京如果不在中国,这句话就有问题了。逻辑考查的就是这一点。
你说GMAT考的只有这么简单的内容?显然不是。我们再换另外一个方法,比如说小明并非来自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点,可能说得很虚。比如,小明如果是A市、A村或者A县的人,那么小明一定是中国人。要想按照刚才的逻辑,我们还需要怎样的一个基本假设呢?同样的,从A村推到中国我们必须要说一句话,就是A村一定是在中国。这样就是对的。但题目除了这样的问法之外,你找不到类似A村或者中国,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除了刚才咱们所说的叫充分性假设之外,还有一点叫做必要性假设,从反面去说。
大家想一想,你不认识A村,那假设我现在告诉你A村在非洲的话,那么显然A村不可能在中国,这对咱们就是一个好的攻击。那好,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取一个非,取一个反,我们就会告诉他,A村如果不在非洲,那也是刚才逻辑一个大的基本假设。有同*说,这个不对啊,A村不在非洲一定在中国吗?不是,我们现在要求的是一种必要性假设。只要*这句话如果不存在,比如A村在非洲,对题目来说就是一个攻击,那么我们只要把攻击点给盖上,*没有这个攻击点,那对题目来说就是一个有效的支持。这样的逻辑也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