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题型: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
测试形式:单项选择题(5选1)。
1.问题求解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问题求解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5个选择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所给定的5个选择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
①算术: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与比例;数轴与绝对值
②代数:整式;分式及其运算;函数;代数方程式;不等式;数列
③几何:平面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
④数据分析:排列组合;概率;数据描述
应用题每年会出6道题左右,约占总题量四分之一;
几何部分每年大概会出6题左右,约占总体量的四分之一;
数据分析部分每年大概会出5题左右,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
代数部分虽然占比也大,但是知识点内容较多且难。因此要想达到目标分数,要*抓大放小。
考试时间建议
数学考试建议30-60分钟完成,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员,建议55分钟内必须完成。基础差的同学也必须在60分钟内完成,不然没有充足时间用来做做逻辑和写作。
基础阶段大家需要了解考纲:知道管综数学涉及哪些内容,以及知识点、分值的分布情况。
前期基础阶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自行选择用书和老师,按照每个专题的内容,从知识点着手。
复习每个章节的用时根据自身接受情况而定,另外也要注意各专题的占比。分量重的,复习时也应多花点时间和精力。针对新题型(条件充分性判断),要改变原有思维方式,做到熟悉题型。此外,还需要准备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便于后期有针对性地复习,以节约复习时间。
本阶段大家学习的重心放在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上,至于题目,以理解课后例题为主,习题做起来不顺畅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过度焦虑。
至于先看书还是先听网课,因人而异,如果不看网课根本看不懂书,那么就先看网课,如果自己看书就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不看课也行,或者二者结合起来,关于在于如何你能顺畅的学习下去,不用纠结于别人看不看,每个人基础不一样,选择自己最能坚持到最后的学习方式就好了。
第1阶段,要重视基础
每一道题都是由基本的定理、定义、公式构成的,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问题,多层次的组合形成不同复杂程度的问题。所以这些定理、定义、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而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就成为解题成功的关键。
强化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重点是如果基础阶段没过完,那么继续过,过完了以后,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点:
*,将原来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一下,因为*阶段只是学习那些知识点,但考试中往往难度的体现就是多个知识点的复合。
现在这个阶段就要知道这个点的常见考察方向是哪些?真题会与哪些知识点复合考察?常用的解题方法是什么?最终的目标就是形成知识点——考察方式——*方法的思维链条。
第二,是通过刷题提高做题速度,同时巩固思维链条,形成条件反射,争取达到应试的基本时间要求,这一阶段做题要有时间观念,一道题超过2分钟做不出来,就要思考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30道题能不能在1小时左右做完,如果做不完,应该怎么改进?
*识别题目的难度、调整做题顺序,哪怕还是做不完,但能够在1小时内的得分越来越多也是有进步的。
第二阶段,要加强解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能力的训练
数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知识点之间、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给综合命题创造了条件。
尽管考试千变万化,但是知识结构基本相同,题型相对固定。提炼题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形成思维定势,进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拔高:提升计算的熟练程度以及准确性。同时,开始刷真题,进一步熟悉真题的考察方式和常见陷阱。通过真题的练习,寻找各年份中重复出现的考点和题型,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此外,消化系统阶段的错题本,整理冲刺阶段的错题,按题型归类,整理对应题型的解法,重点关注反复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和题目在最后阶段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月一定要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考场环境,最后才能有把握。
第三阶段,重视历年试题的强化训练
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强化训练要反复进行,学习数学,要积累一定数目的题量。
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样、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做到“熟能生巧”
总之,数学根本并不可怕,只要方法对路,会提高很快。所以大家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难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气馁,只要踏踏实实地复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