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露面”,课程背后的二三事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认可
同时为了增加大家对辛琦老师的了解
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悉
绘啦平台特地在课前邀请辛琦老师
跟大家进行初次的简短“会面”
辛琦
从业15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数字雕塑艺术家
GGAC大赛评审委员
第二/三届GGAC大赛获奖作者
也针对造型力这一核心问题
对话辛琦老师
聊聊造型力课程相关的二三事
在稳步提升造型力的同时,获得一种刻意练习的方法和习惯
Q:从您过往的经历中,您怎么看待造型力的重要程度?
辛琦:当我们从事关于美术学习或*的*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谁都无法绕开“造型力”这个最底层也最重要的问题,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知,是表达有形事物的能力,是学习和驾驭行业里一切美术风格表现的基础和支撑,不夸张地说,它决定了我们职业生涯的上限。
那些企图用花哨的表面效果来掩盖基础造型能力不足的行为会被行家一眼看穿,所以越早意识到造型力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的人将越早获得收益。
近几年,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出现,CG作品的视觉表现效果和制作效率跟早些年相比已经提升了几个量级,完成一个细节满满的3D作品变得很容易,所以,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各种技术和软件上。
其实也没啥毛病,但是自己心里一定得清楚,不要认为对这些工具的熟练使用是构成一件动人的作品的全部,不然,早晚会沦为工具人,进而被行业淘汰。
Q: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多从业者是想要补齐基础造型能力的短板的,您有没有关于非美术专业出身的从业者平时补充这方面知识的好方法?
辛琦:造型力靠的不是什么天赋,是后天的努力,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美术专业者。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行业里绝大多数的美术生基本也都是高中末期才为了艺考拿起画笔的,课题也仅仅是应试,再加上放飞自我的大学四年,满打满算也没几年(当然极少数的童子功和天才选手除外)。
以及,对于“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差异,还有在不同年龄段的由理解力及专注度等元素组成的额外的“变量”。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美术生里面能够对于造型力进行刻意练习的人就更少了,大家的实际差距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大,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38公里),先跑5分钟的人绝不可能轻轻松松的一直领先。
所以,不管你是否是美术专业出身,一旦放慢“脚步”,很快就会被人反超,我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年身边的例子看到太多了。
如果一定要提出一个具体好方法,那就是来我的造型力课程里,我会教你如何用专业的方法解决专业的问题,补齐基础造型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