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跟大家说下克服演讲紧张的6个小技巧,希望你们只后上台演讲不会感觉到紧张。
1.真诚勇敢,做好自己
为什么我们看马云,王健林,罗永浩等名人演讲时,他们总是表现的侃侃而谈,滔滔不绝?首先他们这方面的沉淀和锻炼是远远超过我们的,其次就是跟他们丰富的社会经历有关,如果我们照搬模仿,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
因此做你自己,才能够达到最舒适的状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演讲中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表露真情实感,你会发现这样的演讲更易引发共鸣,打动人心。
2.梳理逻辑,明确表达
听众对你演讲的反应,直接体现了你的演讲效果。因此在演讲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听众调研。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用调研问卷,比如可以提前把参加本次演讲的几个观众拉入一个社群内,发放线上的问卷,可以使用问卷星、腾讯投票等小程序,在线制作问卷。
2.找听众访谈,找3-4个听众一对一交流,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主要围绕本次演讲的主题展开,看是否与听众的心理预期相符,哪里还需要调整。
3.做汇总整理,将以上两项调研的内容,梳理一遍,对观众最关注、了解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搭建演讲稿的框架,最后撰写出来。
以听众的逻辑思考问题,用听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组织方式,清晰、明了地传达你的东西。*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加强演讲的针对性,将听众想听到,了解到的内容做到烂熟于心,这样一来,演讲的时候就会做到主次分明。
3.提前演练,做好准备
很多人在准备好演讲稿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演讲稿背还是不背?
我的建议是:演讲稿可以先背,然后再根据演讲稿的提纲去复述演讲内容。
一般自己写的演讲稿,背下来难度不大,如何表达才是关键。
日常*中,也经常会看到有些同事,在做*汇报或者年会发言时,一字一顿的演讲,感觉像在背书,而且这种方式会经常性的卡壳。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强记着背完一篇文章后,你在表达时,会经常性的努力回忆那篇文章里的每个句子和词语,力求一字不落,这其实是一种惯性。
但演讲不是背书,背书是单向的,而演讲却是双向的,你需要与听众互动,让听众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感。
所以表达演讲稿的*方式是先背,再根据演讲稿的内容框架,进行演练。不求与演讲稿一字不差,但求表达出整体概况和意思。只要你记得演讲稿的中心组成部分,就可以在演讲时,顺畅表达,且没有背书的痕迹。
4.记得备份,防止意外
不要以为只需要带一份PPT就可以万事大吉,轻松上阵了。万一去到演讲现场,才发现你PPT上的字体在那边的电脑没有安装,那么PPT的显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准备好一份U盘,不仅包含演讲中需要展示的ppt,视频,也要放入参考文档和字体,防止出现系统不兼容等情况。
如果认识主办方,或者就是公司内部的演讲。可以提前去到现场,播放一遍自己的PPT和视频内容,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5.着装精神,注意交流
精气神出来了,说的话也更有底气。
此外,演讲中多用眼神交流会有意外收获。
如果眼神空洞,飘忽不定,会缺少一种互动感,让听众乏味。而你不时地跟观众一个眼神交流,他会对你所说的内容更有认同感。
眼神交流需要注意几点:其一,眼神范围要大,哪里都顾及到,不要只看一个方向。直勾勾的盯着台下某个听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其二,眼神一定要灵活,这一点很重要,它会让你给人感觉充满灵性。其三,思考问题的时候,目光尽量放低,这样会给人一种认真沉思的感觉。
6.借助视频,不要恋战
视频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一、可以缓解听众的疲劳感。因为长时间单一方式的输出,比如你一直喋喋不休的演讲,再好听的声音,听久了也会腻。换个形式,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让大家打起了精神。
二、让自己可以休息一会。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视频上,这时候你可以乘机稍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梳理一下接下来所要演讲的内容。
除了借助视频,在演讲快结束的时候,千万别因心血来潮,给自己疯狂“加戏”。
一般在演讲快结束阶段,听众已经知晓了你所要表达的整个内容,在结尾您还不肯离开战场,会令人感到不适,觉得拖沓。不仅耽误下一位演说者的时间,也影响大家对你演讲的客观评价。
所以,该结束话题的时候就果断结束,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