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融合课程”一词,这让很多家长与IB、A Level、美高+AP三大课程体系有些混淆。
很多人不知道,世外、星河湾、平和、包玉刚、协和、万科这样的双语学校,全都开设了融合课程。
一般来说,在学校的课表上各门学科都是“各自为阵”,学科间的壁垒很难打破。
而融合课程利用这种跨学科的课程形态,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和学科的融合。
2.融合课程的教学意义
在推进融合课程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也有困惑: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那分数是不是就会被忽略?
对于这一点,平和校长曾经表达过:凡事根本没有定数,就像学习成绩好从来不取决于耗时最多而是效率最高,所以大家不要把综合能力和分数简单对立,更不要非此即彼。
总的来说融合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
*类:双语学校全部课程都为二期课改课程
课程安排基本与体制内的初中一样,只是在英文课程中加了补充教材,有些使用wonders教材,有些使用朗文,这部分课时由外教授课。
或者在艺术、体育、科学等副课方面,采用外教上课的方式来丰富孩子的学习,提升英语。
很显然,这类融合方式会使孩子在正常学习中考科目的同时,英语得到一定的提升强化,不过也会使孩子比较辛苦,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
第二类:将中西课程设置,和教材知识点做了选取、混合等融合
这类学校的融合课程设置无论从核心课程,还是多元化课程方面,都是按照国外课程的框架搭建的。
授课可能是以中方师资双语授课为主,同时增开历史、设计、方法论等人文和学术英语类课程;
也可能除了中文课和涉及会考内容的部分课程会少量用中教以外,其余课程几乎都是外教。
这样的课程教授方式很好地包含了多元文化衔接,以及优良的英语学习环境。
你可以这样去提问或了解:
1.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什么样的?科目有哪些?一定要了解“不同科目的课时量”。
2.各科中教和外教的授课配置是什么样的?哪些是中文授课,哪些是双语授课,哪些是英文授课?
3.一定要亲眼看到教材和作业,哪些课程匹配原版教材或补充教材,作业形式如何体现。
总而言之,双语学校的融合方式、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都不相同,多去了解,才能选到最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