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在书中多次描述到了父母对“性教育”的漫不经心和恶意排斥。这导致她更加的怯懦,不敢言语。她开始在被侵害后道歉,开始强迫自己去“爱上”侵犯她的老师——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的方式去安抚自己。父母的避而不谈让她的面对危险时,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不止是无法自我保护,更在事发后无法逃脱,无法排解,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才是爱。
“性教育”不是新话题,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至今仍如“烫手山芋”,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而一些家长对性教育认知存在的深刻偏见才是性教育“烫手”的真正原因。和孩子们讨论性与性别本来应该是件有趣的事情,但却被我们扭曲的很沉重。我们用词隐晦、我们关键不讲、我们传递迷思、我们拒绝面对世界的真实样貌。只是在“出事”的时候才把性当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受了伤之后还常常被责怪。
“性”在中国家长眼中属于敏感词,他们不确定,这样的性教育课会具体讲些什么,对孩子真的有用吗?不会尴尬吗?不会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而适得其反吗?
其实在孩子懵懂期,在大人看来难以启齿的隐私,在孩子看来,并没有特别之处,和鼻子嘴巴一样,都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这些器官明明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一如那本被全国召回的《小学生性教育健康读本》,无论是阴茎、阴道、还是精子,哪一个不是科学的名词,真正将它们赋予肮脏意义的是那些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正在用自以为“负责任”的“隐晦表达”将这些肮脏的意义潜移默化的代代相传。父母的爱应首先给孩子以尊重,彼此建立平等的关系,在孩子接受错误信息之前,传递给他正确的信息。不仅仅是让孩子不受伤害或是不做错事,更是要让孩子拥有正确价值观,预防青春期问题,并在将来做出负责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