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自我意识,为其提供诸多产生和使用意识的可能性,形成自我意识觉醒和专注力的*循环。
自我代表生活经历点滴建立起来的目标的先后次序,专注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专注力取决于运用精神能量的方式,牵涉到具体的目标和意图。为幼儿创造大量接触自然、生活环境;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使用探索、理性思维,甚至人类经济、政治、军事活动的场合,将帮助幼儿理解和定位自我,增加自我的复杂性,了解自然和社会规则,展示更多引发专注力的触发点。
(二)引导幼儿区分享乐和乐趣,并正确认知到专注力带来的乐趣比生物本能获得满足的享乐更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
享乐是幼儿期生活的基础,是肉体本能需求引发精神熵(如饥饿引发的焦虑)之后恢复秩序的环节。但享乐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无法带动心灵的成长,不能增加自我的复杂性。享乐的体验也能带来乐趣,但无需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专注力的使用,享乐的片刻转瞬即逝,不能带动自我成长。幼儿天生具备从专注中体验到乐趣的能力,但非常容易受到父母及外界强制性和功利性的影响,甚至产生排斥情绪。应该为幼儿创造无杂音的宽松认知环境,规避过于简单的目标—物质满足奖惩体系,避免幼儿形成狭隘的自我满足的回馈习惯。
(三)挑战性局面的控制权--为幼儿创造适当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是专注力产生的关键
真正为人带来乐趣的并不是专注本身,而是在相对艰难有挑战的状态下控制局面的感觉,幼儿喜欢在崎岖的路面行走,喜欢捉迷藏都是这种感觉的体现。适当放弃生活常规所提供的保护,否则不会体会到控制的感觉。作为家长需要为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设定一些障碍,激发幼儿自主、自我和控制局面的欲望,而不是一味避免环境的不良刺激。
(四)目标不假外求—家长要避免将自身意识形态投射到幼儿身上
真正能够使用意识专注力提高生命质量的事情在过程和回报结果之间并不存在强相关。比如喜欢打乒乓球的球迷真正的乐趣并不是输赢本身,而是运动过程。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将结果的权重放大,因为幼儿成长结果的最终反馈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决定的,家长无法控制,因此本身难免将自身价值观投射到幼儿身上。比如家长刻意为了将幼儿培育成为行为良好的公民而与幼儿沟通就是过于看重结果,需要调整为体会跟幼儿的沟通乐趣而与之探讨。当然,幼儿的活动很多时候不是纯粹的结果导向,也不是纯粹的过程导向,而是两者的结合,家长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发现过程之美,过程的激动人心。特别是对于艺术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是无法预测结果的,那么家长需要引导幼儿的能力便是规划艺术和科学过程的方向,以及识别这种无结果导向的实验的具体进度。
(五)科学的专注力训练形成的潜意识导向—专注力产生的保障
科学的专注力训练能引导幼儿形成自得其乐的性格,运用中心训练与家庭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中心训练提高孩子的注意的能力,家庭训练培养孩子的注意的习惯。艾码机器人的注意力课程由专家团队设计研发,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课程完善。逐步形成了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通过学具的游戏化操作;结合视,听觉训练题目;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眼,耳,脑,口,手之间的协调性;培养孩子的仔细看,认真听,快速想,会说话,细心做的能力和习惯。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获取艾码机器人专注力训练课程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