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想孩子要上高中了,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孩子进入初中后(7年级开始),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愿望考虑孩子是否准备出国读大学或高中。这期间,可以备考的是小托福和SSAT。小托福可以测试孩子的英语水平,SSAT是美国私立高中入学考试。
▶考虑哪种方式出国如果决定去美国读高中,需要九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准备申请;如果决定在国内读国际高中,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关注各个学校的招生情况。
▶考察和选择学校
现在也有一些学校,国内外高中接轨,步入四年制了。
确认选择后,在中考前后,需要参加不同学校国际班的选拔。以美高课程方向为例,以下是高中三年的规划和所遇到的问题。
高中*年
十年级主要是适应阶段,需要选择的内容不多,因为很多课程都是必修,特别是*学期。
☞入学后的一些选择
需要选择社团、社会活动、学术活动。
(这个阶段通常是广撒网的阶段,要多尝试。但一定要找到一两个可以长期持续的事情)。
☞*学期结束,需要开始关注的问题
1.标化考试
考SAT还是ACT?这两种考试都被美国大学所接受,具体选择上可以去多做几套测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是自己准备还是找辅导班?你可以制定不同阶段的计划,分别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2.竞赛和活动
比如二三月份是美国的AMC数学竞赛。对于数理化很强的中国学生来说,可以用这个活动试试手。当然,这也是要花时间准备的。
五月份是一年一度的AP考试,学校通常不会组织高一的学生考,考不考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两个提示:
现在A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很多孩子从十年级甚至九年级就开始考AP了。
五月份的考试,一般年初时就要报完名,所以如果选择考试,千万记得早报名。
☞高一的暑假
1.夏令营和夏校
三四月份开始就要考虑暑假活动的问题。因为很多学校的夏校、夏令营是需要申请条件的。比如:托福成绩、AMC成绩、测试成绩等;还需要高中成绩单(初三的成绩单)等一系列的东西。
高一适合不适合参加夏令营或大学夏校,因人而异。那些夏令营、夏校也水平各异,据说有的很水,有的则是真正的大学课程。
暑假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模联;美国高中生知识竞赛;名校学者杯知识和辩论比赛,还有哈佛在中国的青少年营等等。孩子和家长可以根据需求决定要不要参加.
2.游学
除了夏校、夏令营,寒暑假还要考虑的是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或者父母自己带子女去游学。当然,有直观接触好过纸上谈兵。
3.课程培训
高一的暑假还需要考虑的是标化考试(SAT/ACT)的培训。上不上辅导班?上什么辅导班?综合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孩子的标化准备都早早开始,并且选择辅导班的也在多数。
高中第二年
十一年级是高中核心阶段。这个时候,如何平衡课内学业与标化考试,如何平衡学术能力与其它活动,是最重要的。
☞课程选择
大多学校在高二开始选课。比如AP班,几十门科目,孩子要自己去选择其中几门。文理搭配,真的很累。是广泛涉猎还是学好学精,需要考虑个人能力和未来的专业方向来确定。
☞考试选择
标化考试开始了。何时考?在哪里考?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还不是你主动选择的事情,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比如,期望的时间没有合适的考场。托福还好,SAT和ACT更麻烦。因为大陆地区没有考场,必须出国考试。所以,选定了之后还要考虑旅行和住宿的问题。因而,这些选择早早就要进行。
☞了解大学
高二的时候,也可以有准备地参加一些大学的招生活动。因为高二时间相对灵活一些。而早一些了解大学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一些针对性准备。特别是那些准备提交艺术作品的孩子。
☞高二的暑假
AP考试、夏令营、夏校之类的同高一,不再赘述。这个时候的学校考察,因为针对性高了,可以考虑去看看。考察学校、与招生官和相关院系的教授们交谈的同时,也让老师、教授们对孩子有了认识。
这个阶段也有很多竞赛和比赛。建议就是:基于兴趣,*取舍。
总之,高中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采的。这些经历的目的就是开阔孩子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思考。对升学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而是这些活动引起了你哪些思考。所以,活动本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是不同的思想让这些活动具备了不同的意义。
高中第三年
十二年级。这个时候的选择最直接。
1.标化的标准达到了吗?
如果没有,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最后的计划和努力。
2.申请学校的清单列出来了吗?选文理学院还是大U?哪些是梦校?哪些是匹配校?哪些是保底校?
在高二下学期就让学生们列出自己的目标学校,招生顾问会一一审核,与孩子、家长沟通;高三后,这个名单在每一次大的行动前或结果后(拿到最后一次考试结果、ED/EA开始、ED/EA出结果,RD申请)也都会被重新审视。
3.早申策略是怎样的?
早申策略往往与大学的申请要求、之前的录取情况、自己的成绩、同校同学的申请情况有关,因此,不定因素很多。
比如:
1.学校的申请要求有了变化,特别提醒:大学的申请要求真的会变化的。所以,不要简单听别人怎么说,认真阅读学校的申请规则才是正事儿。
2.自己的标化分数还没出来,所以申请策略可能需要到了开学后、甚至早申前一个月才能确定下来。
早申出结果后,除了尘埃落定的成功ED,大多数人都会根据早申结果再一次选择RD的学校清单,并且准备相关的文书。
大学申请中还有一个苦恼的选择,就是到底能不能相信某些大学说的,申请助学金。这个选择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留给大家回答。
做完了这些,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也许不是每人都有,但有的人,应该也算是甜蜜的烦恼吧:☟
4.收到了多个Offer,该如何选择?真到了那一天,最终选择的一定是早就在心底向往的。
回看了一下,以上基本都是申请美本在高中要考虑的事情,可能还只是孩子在高中生活里需要选择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些,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
说来有点儿惭愧,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孩子自己调查研究决定的,我们的贡献就是跟他聊聊天,听听他的想法并给出建议。但是,虽然惭愧,却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经过这一系列选择,我们已经坚信,孩子有能力独自去美国面对他的大学生活。
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长大了。他就是在选择中知道了什么对他是最重要的,什么又是可以舍弃的;他也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懂得了选择没有答案,有选择就会有取舍;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所以,没有选择的生活简单,有了选择的生活就复杂很多,对人的要求也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