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生*问题的逐渐凸显,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如研究生扩招之后存在的“放养式”培养,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等。近几年来,国家也开始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出面向*的应用较强的专业硕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对研究生个体而言,在*形势不太好的背景下,调整心态,做好定位,扬长避短,是解决*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企业hr及专家建议,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有价值的实习、实践活动,求职时可放下身段,不必太看重短期收益,要关注中长期的发展。
研一就要开始实习规划
近来,北京某知名高校中文系研三学生柏杨相继面试了中央电视台、中国邮政等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不少单位进入笔试和面试的学生基本都是研究生,而且都来自北大、人大等知名高校。柏杨发现,自己和他们相比有一大劣势就是实习经历不足。
“他们很多人都在新华社、央视或者大型央企、国企等地方有过实习经历,还有不少人担任过学生会干部,或组建过社团。”柏杨说,自己的经历和那些竞争者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我觉得主要还是个人规划的问题,很多学生一上研一就开始搜集相关的实习信息,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我读研后没有什么目标,消息比较闭塞,实践经验少,致使现在求职很被动。”
柏杨坦言,读研以后跟导师的交流也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掌控,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考上研之后不要懈怠,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是想继续读博搞学术,还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一旦确定*,就要积极寻找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增加自己*的筹码。”
研究生*难在求职观?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每年研究生的实际*率略高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单位和*岗位质量要普遍高于本科生,譬如一些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大型央企、高校事业单位等,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北京科技大学*指导中心副主任苏栋指出,研究生的*难,主要难在求职观念上,很多研究生都认为比本科生多读了几年书,就一定要比本科生找到更理想的*,对*地域、企业性质、*环境、收入待遇等要求较高,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较高的求职门槛,加大了*难度。
“研究生有这样的心态有其正当性,但在目前的*形势下,研究生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些,放在中长期的后续发展上,而不是一毕业的短期收益。”张景岫举例,他们以前曾调查农民工和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是一样的,但三年后的跟踪调研显示本科生的薪酬有了很大提升,接近于翻番。“美国也曾做过调查,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差距不太大,但十年后的差距被拉大。所以学历带来的优秀不一定要体现在*份职业上。”
苏栋建议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提前设置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对*地域、*性质、*单位等圈定一个范围,尽量避免毫无目的地海投。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劣势在于年龄偏大、可塑性不强,而强项在于比较成熟、专业技能较强,研究生在求职时可以扬长避短,多投一些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但不提倡研究生隐去学历的做法。
■观点与分析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的关系复杂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研究生*的关系很复杂,供需矛盾是基础,但培养问题也是不可规避的。将研究生*这一复杂问题简单地对应于培养模式问题,显然是简单化了。
我国与美国相比,有两点不同,*是,受教育经历和等级,与工资挂钩的关系程度问题。硕士学位持有者,只要被录用,就要严格按照所受教育的程度支付相应的工资等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用人单位,能够用学士的,不用硕士,能用硕士的,不用博士。我国的情况虽然也有区别,但因为工资制度改革滞后,工资不比奖金高,造成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资级差不是很大。因此,对用人单位来说,录用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区别不是很大。
另一个区别是,美国的各专业性行会(*)有较大的招生调节能力。例如美国医*,每年都会对医生和护理专业的未来人才需求提供专业报告,而这个报告会很直接地反映到大学的招生上。而我国专业*(行会)的功能定位,还比较传统,多年来几乎没有在招生调节能力上有所贡献。
研究生*,是不是世界性的问题,还有待证明。国际上解决研究生*,从*的角度看,一般有两大策略:一是解决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的*问题,以示公平。二是通过购买*机会,而缓解*危机。比如美国的“为美国而教”,和“护士特别计划”等就是通过联邦*与*单位合作,创造和增加*机会,以缓解甚至规避*问题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危机。
专业硕士开始引起公众关注
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内有很大区别,据张景岫介绍,美国的硕士基本都是应用型的,像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的硕士定位都很特别,基本可以称作职业教育,他们也有一年的会计或金融硕士,应用性也非常强。这也就使得他们的硕士培养与*联系得非常紧密。
2009年,教育部正式发文,做出了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首度引起公众关注。
据海天教育企划总监蔡美玉介绍,2012年专业硕士的报考人数已占到全部考生的1/4,录取人数更是超过所有录取人数的1/3。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到201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将力争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至2015年,专业硕士将在整个招生名额中占到50%。蔡美玉指出,由于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更贴近市场,专业硕士的*率一般要好于学术型硕士。
大学生先职业规划再决定考研
●张爱志,跨考教育总裁
近几年来,研究生的*不是非常理想,另一方面
考研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我认为大学生也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考虑,不可盲目。我觉得两类人适合读研,一类是真正想学习的,比如本科读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想换专业的,还有一类就是基础不太好,没准备好*的专业技能的。
这两年管理类、金融、会计、通信工程、自动化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前景比较好。其中金融硕士和会计硕士两类专业硕士已经有了*批毕业生,*情况很好。
同时,早期比较热的MBA,这两年的含金量有所降低。而一些前沿学科如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由于国家对这些专业的定位不是很清晰,打造的不是很到位,对毕业生的*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