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答民法主观题的方法论

56人已阅读 2023-10-18 10:44:28
导读 主观怎么写?写什么?如何破题?搞定这些方法,玩转主观题!
精品课程

新闻详情

2023-10-18 10:44:28
主观题干货再度来袭!钟秀勇作答民法主观题的方法论,本文内容节选自2022钟秀勇民法主观题精讲!速速点赞在看收藏!

一.写什么?

  民法主观题备考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困惑是,作答时,“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下笔多言不及义”“常漏点”等等。其实,民法主观题的作答,与法官判案一样,需包含一个完整的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过程。

  具体而言,以将适用的完整民法规范为大前提,以案件事实完全符合该民法规范的全部要件特征为小前提,以案件事实发生该民法规范之法律效果为结论。因此,民法主观题的作答,就是写出这个三段论的完整内容。

二.如何写?

  1.需简化。文贵简洁,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作答民法主观题之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在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中,有两部分是重复的,即:*,大前提与小前提均包含“要件特征”这一内容;第二,小前提与结论均包含“法律效果”这一内容。若都一五一十地写出,便有“啰嗦”“臃肿”之病,况且如此枝枝蔓蔓,易遮挡“阅卷人的视线”,未见“硕果”的阅卷人若因此落笔扣分,便辜负了作答人的实力。职是之故,作答时,须简化,对三段论中有重复的“要件特征”和“法律效果”作承前省略或者蒙后省略处理,使“要件特征”和“法律效果”在整个叙述(作答)中只出现一次,以收简洁、流畅、完整之效。

  2.需突出关键词。主观题的阅卷,遵循“采点给分”规则。因此,作答之时,须突出要点,突出关键词,使有助于得分的“关键词”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历历皆在目前”,要让那阅卷人与作答者“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三.完整民法规范得以适用

  之“演绎推理三段论”的基本结构

  1.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民法是规定各种各样“民法规范”的部门法。结构完整的民法规范(完全规范)以假言命题表述,分“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两部分,基本结构是“如果…那么”格式:如果存在特定的构成要件T,那么就会出现特定的法律效果R。用逻辑符号表示:T→R。

  2.民法规范的适用过程。民法规范通过涵摄之过程得以适用。涵摄(Subsumtion),指将特定案件事实(生活事实)置于法律规范的要件(T)之下,以获致一定的结论(R)的一种思维过程。换言之,即认定特定事实是否该当于民法规范的要件,而发生一定的民法效果(权利义务关系)。

  3.涵摄的逻辑结构。以涵摄(Subsumtion)为核心的民法规范适用过程,表现为演绎推理三段论,即:①民法规范(T→R)为大前提。②特定的案件事实(S=T)为小前提。③以一定法律效果的发生为其结论(S→R)。

四.通过一道真题来看“如何写”


真题

真题


五.*“找考点”

  民法主观题的作答,另一个关键是“找考点”,即准确确定每一问的考点(换言之,猜对出题人的用意)。只要“找对了考点”,基本上就不会答错,即能有所斩获。当然,这也是民法主观题作答之时最困难的地方。

  找考点,就是确定题目交代的“案件事实”完全符合哪个(哪些)完整民法规范的“全部要件特征”,从事能够(应当)适用这个(这些)完整民法规范,发生其规定的民法效果。换言之,“找考点”是一个涵摄的过程。“找考点”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意的训练而迅速提高的。

  对涵摄过程之约略描述:

  1.从“以法律效果为导向的逆向思考”开始。2.目光穿梭到法律制度,确定推理的“大前提”。3.目光穿梭到案件事实(从案例事实中,萃取具有规范意义的“要件事实”),确定推理的“小前提”。4.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六.如何练?

  1.法考*如是说:刑法蔡雅奇老师微博撰文曰:主观题阶段,资料再好,讲得再好,您要是不亲自写,都白搭;理论法宋光明老师微博撰文曰:论述题的关键在于写,如果你不具备写问题的能力,那就从写句子开始。如果你不具备写句子的能力,那就从改写句子开始。关键是要动手。

  2.意见:多说无益,只说一点。选择一个民法真题和一个模拟题,前前后后写他三遍五遍,写完改,改完再改,直到自己很满意。直写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得那,但留清气“满”乾坤。“五个题各写一遍,不如一个题写五遍。”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善哉!

七.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在法考中,相较于客观题,解答主观题的难度的确大一些。但在本质上,并无显著之不同,思考过程均系一演绎推理之三段论过程,大同小异。

  作答主观题之时,要坚定地相信:自己通过艰苦卓绝的复习,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只要从容冷静作答,是一定能够回答得上来的!毕竟,有志者,事竟成。毕竟,天道酬勤。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若误以为“案例题的难度远远大于选择题”,高不可攀,在作答主观题之时,自己吓唬自己,畏手畏脚,不敢下笔,错失良机,不能发挥出已经拥有的高水平,不能展示真实的强能力,不亦惑乎?

上一篇: 民诉主观题专业术语整合 下一篇: 法考如何刷题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查看全部课程
合肥瑞达法考

合肥瑞达法考

网课

查看全部校区 进入官方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