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再用“犯了错误就要打,不打没规矩”“棍棒底下出孝子”来自我安慰。
可你是否想过,你气顺了,孩子却可能因此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如果孩子一犯错就被家长打,时间一长,他们会对自己的家长产生一种恐惧感,继而慢慢向家长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沟通与交流,性格越来越孤僻。更有甚者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但知错不改,还会故意犯错激怒家长。
动不动就挨骂,孩子便不会想和父母沟通,长此以往很容易精神压抑,变得自卑、懦弱。比关起门来教训更可怕的是当众骂孩子,即使只是偶尔为之也会极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摧毁学习、交友,乃至日后*的自信心。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些许影子。
所以,我们应该*用爱与科学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
比如,弄脏了地面就要引导孩子将地板打扫干净;弄坏了东西,要试着修复或赔偿;打了别人或者弄疼了别人需要说对不起;在学校违反了规矩就要受到惩罚……
总之,家长发现孩子犯错后,首先要做的是叫停错误行为,再简单明了地指出问题。切勿在当下进行责怪谩骂,而是引导孩子去领受那个错误的后果。
如果有些事情的后果是孩子无法独自承担的,那么大人要在*时间代为处理,或者一起分担,但事后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进行总结。
特别是当我们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家长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是不是你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还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环境有变化,或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清晰背后的原因后,再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诉求。
给孩子奖励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游戏结合起来: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保留,就可以拿走一个奖励品。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期待感和自我约束力。无论家长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足够吸引孩子为之努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口头表扬。
沈奕斐曾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作为父母,我们要拒绝粗暴的打骂教育,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要允许他们犯错,并让他们在犯错和改错中成长,如此才能一起成为更好的孩子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