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考试而言这个大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考试大纲,二是教材。这两方面实质上是一个整体,就是以教材为核心,用考试大纲的确定的知识点理出教材中的重点,从而划定一个大致的考试范围。从历年考试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的情况是很少的。因此明确这个“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怎样抓住这个纲呢?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很难提出一个全面的方案,只能根据个人见解提点意见。比如当我们翻开一本教材时,首先应该把这本教材的《目录》多看几遍,如能背熟就更好了。
不要小看这个目录,这个目录就是这本书的“纲”,就是这本书的“网络图”,掌握了它,可以说抓住了这本书的“纲”。什么是“目”?“目”就是考试大纲确定的知识点。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知识点,穿插到“目录”中明确的章节中去,就形成这本教材的知识的“网”。可以这样说,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看你这张网织到什么程度。有的同志会担心,这要花多少时间呢?实际上你没有钻进去,如果钻进去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二、举一反三,吃透计算题。
2018年的考试中,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计算题上。粗略地统计过,今年三控的计算题约占40%左右。如果能够把这些计算题的分数拿到了,这门课可以说接近及格。为什么计算题占这么大的比例呢?因为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一门知识,只有当它上升到运用数学的高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这就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上升到这个专业知识是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监理*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上升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监理*中的问题这个高度。而科学性正是监理*的特性之一。同时从监理工程师考试的发展趋势看,将来很可能象现在的造价工程师一样,许多人为的限制都可能取消,一切凭考试决定。将来报考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而国家每年录取监理工程师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必然考试一些有难度的计算题作为调节。
这就要靠平时的功夫。正确的做法是从现在起,把教材中涉及的计算题逐题做一做,掌握解题基本思路。实际上只要把教材中的计算题熟悉、掌握了,合上书本能够做出来,考试时就有把握。如果平时不下功夫,寄希望于考试前看一看,那是要吃亏的。
三、辩证地答题,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不懂为懂。
这里讲的主要是案例题。回答案例题,一定要有辩证的思想,全面的认识,知识点式的答法。
案例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内容;二是我们平时有所了解的内容;三是我们平时忽视的只有肤浅认识的内容;四是计算题,因为前面讲过,这里重点讲前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