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是否真的对跨考专业感兴趣
虽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非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固化思维地认为自己目前的专业或相似专业不好,但是其实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专业的特点和难度。
对于感兴趣的专业我们不应只停留在看到它光鲜亮丽的一面,更应该深入了解一下学习内容,该专业人的*、生活状态等。或是及时纠正,或是及时强化一下自己的兴趣。
2、是否能承受跨考专业的难易度
不可否认,跨考是比正常考研要难一些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跨度越大,专业课的难度就越高,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一下院校专业之间的跨考难度。
3、跨考专业的*前景如何
放弃自己学了三年的专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之前就要充分了解跨考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情况,以免使未来的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还要合理衡量自己是否未来能在该领域具备竞争力。
二、跨考五原则
1、就近原则
想要*跨考的成功率高,*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比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等。
总之,*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
毕竟复习的时间很紧张,而跨考相对来说要复习的内容会更多,所以走“就近路线”无疑会有一些优势。选择相关相近的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也会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兴趣原则
既然已经决定考研,当然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继续深造,而不是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高薪专业、好找*的专业。
并且,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将地区因素考虑进去。自己想去的城市,未来想在哪里*等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当我们自愿地、无意识地把专业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考试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3、难易程度
如果想考的专业刚好是热门专业,那学校可以稍微降一点。
当然如果有热门高校情节,非985、211不读的话,那么可以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尽可能选个稍微冷门的专业。
再考虑下学校的招生人数,尽可能选择招收人数多的学校。
4、发展前景
如果选择跨考,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历年的*信息、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程度、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5、考研目的
考研的主要目的,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的影响很大。如果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在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以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主就可以了。
如果是只要能考上就行,那就更要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考研成功的概率。
三、跨专业考研该如何复习专业课
跨专业考研要想考上自己理想学校,专业课是关键,因为相对于那些不跨专业的考生,公共课复习的难度是相同的;拿下专业课,你的跨越就成功了一半。
1、研究考纲和目录
尽管往年都会有超纲题目的出现,但是至少有70%-80%基础内容学校都是根据考纲出的。
在笔试初期,当你粗看完一两遍书之后,就要充分发挥考研大纲和书籍目录的作用,所有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都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在那儿,比如历史类的书大多以时间为横轴,讲述兴衰发展,而工科类的专业书往往从某几个维度出发介绍事物不同方面。研究书籍目录明白它的成文逻辑,再通过考试大纲圈定考试内容,就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复习。
2、整理框架,记好笔记
看书的时候,小编强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做思维导图的方法。在*遍看书时,重点抓整本书的章、节以及各类小标题等,分清它们的的从属关系,在进一步的复习过程中,再继续去扩展这个思维导图并且做好笔记,针对难点的地方就要重点把它搞懂。这样复习起来就会很清晰,在后期背诵巩固时也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查缺补漏。
3、分析真题
真题一般在考研论坛上或学姐学长手中都能找到。哪怕是花一些钱,也务必去买到。真题的重要性仅次于考纲。如果说考纲是在给你织了一张大网,那么真题就在告诉你,鱼有可能出现这张网的哪几个部分。对照历年真题上的考点,梳理出教材上每年的必考点和常考范围,按照重要程度标记上符号。
注意,真题不只是拿来做,而是拿来研究的。真题是给你指明方向的,通过研究真题,你大概可以知道有哪些知识点是每年必考,有哪些是隔几年才会出现。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他一定是根据知识点来出题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分配分值,背后出题的规律有没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4、背诵要趁早
据小编的了解,许多跨专业的同学大多都是往文科方向跨,,比如法硕、教育、心理、管理等,每年都是跨考的热门专业。文科考试的*特点,就在于背诵量特别大。除了专业课,还有后期政治和英语的背诵,所以专业课的背诵一定要趁早。
可能你会说前期没理解文章的背诵不是机械记忆吗?有作用吗?但是帮帮想告诉你的是,就算是机械记忆,也是和理解性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后期复习任务重、背诵量大甚至都背不完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早点开始背诵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况且专业课是不能只背一遍的,最少也要背到三四遍以上,早开始恰恰是在为之后留出宝贵的时间。
确定要跨考,确定了自己要跨的专业,择校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择校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在首页进行搜索。
总归一句话:跨考宜早不宜迟,因为和其他本专业的人相比缺少了三年知识的积累和对学科逻辑的理解,跨考的我们就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我们拥有的还有时间,并且付诸去改变的行动,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