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做技术就是吃青春饭
做技术研发就是吃青春饭,这个观点非常有市场,这不少人转管理的动因。在国内,几乎看不到40岁以上的程序员,很多大 企业或明或暗的要求招聘新员工不超过35岁,这难道不是吃青春饭吗?
首先,应该注意到,1999年开始进行了大学扩招,在此之前,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1998年最后一届,到现在也就刚刚40岁。近些年中国互联网、高科技迅猛发展,从业者规模迅速扩大,那些年纪大的、经验足的,跟随产业进步走向中高层。5年以后,10年以后呢?随着市场的饱和,也许四五十岁的老码农就会比较常见了。
其次,要求员工年轻化,貌似是从华为开始的。理论上只有大 企业,才会有这样的要求,一些小 企业,包容性好的 企业,只要能完成业绩,是不会在意年龄的,大龄程序员也有容身之所。
最后,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没有铁饭碗可供我们守护一辈子了。追求终身*能力,才是我们的目标。从事高科技行业,不学习,吃老本,过几年就会被淘汰。之前那会儿流行SSH框架,后来Dubbo,再后来Spring Boot,中间还流行一段时间IOS。不要停下追求新知识的步伐,持续学习,就不会被时代抛弃。
综上,做技术不是吃青春饭,吃青春饭的是懒惰的人。
误区二、做管理没有核心竞争力
所谓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做管理就是动动嘴皮子,是很虚的东西,不像技术还有点儿实实在在的东西,很飘,这应该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不可否认,有那么一小撮人的管理,就是动嘴皮子,除此之外别无长物。我遇到过这样的同事,溜须拍马,偷工耍滑样样在行,唯独业绩不行、队伍散漫,可是领导喜欢。
这仅仅是少数。大多数的管理者,都是从基层、一线干起来的,并且都是业绩突出者,只有这样,才有被提拔的可能。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必须业绩优秀,这样才能服众。
优秀的管理者,除了抓业绩,还要跟进团队建设,沟通协调等等,这些能力和素质,是不可替代的。有一种说法我很赞同,业绩突出的领导者,到其他组织,也同样会业绩突出。因为这些能力和素质,是他成就高业绩的保障。
做管理,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并不像技术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般泾渭分明。
另外,管理也有很多的方法论和工具,这些识也很重要。
误区三、不是二选一
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没必要选定A或者B。所谓根据自己的特点做选择,但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吗?!
当然,也不能闷着头蛮干。
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职场中的金科玉律却是:机会总是留给有业绩的人!
从事一份*,做好当下,成就高业绩最为关键。在做好*之余,多学习多充电,以后总会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