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BIM技术在国内发展以来,发布的标准有哪些?
BIM
BIM技术作为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核心价值
BIM技术具有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可管理性的特点,是工程项目的数字表达,是可共享资源,为决策提供依据。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软件,只有通过软件才能充分利用BIM的特性,发挥BIM应有的作用,实现其价值。其软件分为三类,包括以协同和集成应用为主的BIM平台类软件、以提高单业务点*效率为主的BIM工具类软件、以建模为主辅助设计的BIM基础类软件。
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总结出BIM有如下优势:
消除40%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时限缩短7%,缩短投资回报时间。可以说,BIM的灵魂是信息,其结果是模型,重点是协作,工具是软件。建筑数据模型中的信息随着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包含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展开,逐步被累积。这些累积信息能被后来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所共享,即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读取,不需要重新录入。考虑到这些信息横跨建筑全生命期各个阶段,由大量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产生并共享,有必要制定和应用与BIM技术相关的标准。相关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在应用相关的软件时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就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因此,一套开放、可扩展的BIM标准就成为BIM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前提。
BIM标准体系
在建筑信息模型领域,关于数据的基础标准一直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即:数据语义(Terminology)、数据存储(Storage)和数据处理(Process)。由国际BIM专业化组织buildingSMART提出,并被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上述三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三个基础标准,分别对应为国际语义字典框架(IFD)、行业(工业)基础分类(IFC)和信息交付手册(IDM),由此形成了BIM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