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简称北语,英文名为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为BLCU、BEIYU。以下是对其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创办于1962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2年,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和“留苏预备部”合并,组建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96年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年定名为“北京语言大学”。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一共有24个教学科研单位和51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医学、交叉学科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师生人数: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8人,外聘教师87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9866人,本科在校生5945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另有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中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任教师中有4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人才项目,拥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4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获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办学特色
国际化氛围浓厚:素有“小联合国”之称,每年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近4000名中国学生在这里学习。
语言教学优势突出: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同时面向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教育的国际型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科研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111计划”引智平台。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仅有的两个文科类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合作交流
已同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巴基斯坦、突尼斯、韩国、埃及、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的近百所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