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初中的学习旅程之前,让我们先来一起解析看看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到底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为我们初中的学习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从小学到初中,首先学习科目大幅增加,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语、数、英,但是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到7门,所以孩子们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会相对而言减少很多,这也要求孩子们不断提升学习效率;此外,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以专题为主,比如行程问题、几何专题、组合计数专题等等,各个版块的内容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初中数学则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环环相扣,比如初一阶段学习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则是整个初中代数学习的基础,基础如果没有打扎实,后面的课程很难学好;比如初一上学期学的线与角,则是初中整个几何版块的基础,它的学习必定影响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几何三大变化以及一系列的几何专题的学习。
在小学更多地接触的是单个的数字,但是初中更多地接触的是字母与代数式,这也就意味着从小学到初中,在思维上逐渐由感性转变到理性(这也是很多孩子在初一非常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小学更加注重“是什么”、“会运用”,但是在初中更加注重“为什么”、“怎么来的”,并且相比小学而言,初中数学的答题会更加注重过程的书写,以及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小学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即使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在成绩上很难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进入初中,随着难度和内容都在增加,小学习惯不好的同学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往往不如普通孩子,而小学阶段成绩一般的孩子到初中往往能后来居上的原因之一。所以学习习惯对初中的影响是深远的。
确实,在跟很多家长交流和访谈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身上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习习惯,很多从初一开始就慢慢养成并能保持到初三,也有部分在小学阶段就一直保持,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学习习惯*了他们能够一直比别人要领先。比如他们都提到的习惯有:整理错题本的习惯、课后复习总结的习惯、课上记笔记的习惯、课下多提问的习惯。
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阶段是初一开始接触几何的时候;要求孩子们开始书写过程,详细步骤,而之前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就会落下其他孩子一大截,因为步骤书写的学习是需要时间的。第二阶段是新初三年级开始出现物理时。一般来说,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尤其到了初三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能在初二的两极分化中明显占据优势地位。
进入初中以后,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要求逐步提高。随着学习内容和压力的增加,在课上仅仅有限的时间内,很少有同学能在当堂课把内容全部消化,即使消化也很快会忘记。这就需要同学们课后自觉的花时间去总结课上的学习内容,并且去找相应的课外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做到温故而知新。
另外提前学习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如果不提前学习,很难*当堂课的效果,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是正相关的。所以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以上就是【上海思源教育】小编努力整理出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哦。更多课程相关资讯信息请定期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