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通过评估找到不说话的原因:
●口肌问题,口部肌肉(下颚骨、唇、舌)、气息等的控制运用都会影响到发音情况;
●认知理解和表达,比如孩子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叫爸爸、妈妈,对着谁叫爸爸妈妈,这些可以通过认知理解训练和PRT(关键反应训练法)引导自主表达来提升。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需求时候,引导他自发说出想要的东西,减少反复用问句去问他。如果孩子一开始没有说出来,可以提示如家长提示”我要…“让孩子补充。还可以通过DTT(任务分解训练法),提高问句理解能力,如”这是什么?“”这是谁?“等,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回应这些问句。
2.孩子*的词语不会运用到句子中怎么办?
孩子会说词语了,可以在已*词语的基础上加多一个元素,比如会说“苹果”,加多一个元素说“吃苹果”,再加多一个元素“我吃苹果”,同时结合语言表达情境,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
3.宝宝不肯学习新的词语,该怎么引导?
可以让孩子先熟练使用已有的词汇,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比如可以说果果,下一步可以教学苹果,下一步可以教学吃苹果。提升理解能力和问题技巧,对于不会的物品,可以用选择问句的方法,比如问:这是火车还是老虎呀?让孩子二选一回答,降低难度。
5.宝宝严重挑食,什么办法都用了,都不行,专家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分几种常见情况:
●口腔感知觉异常,如口腔高敏有可能导致挑食,要先进行口腔感知觉调节;
●咀嚼能力,如果咀嚼较弱,那么就会选择偏软的食物,可以通过下颚骨力量训练改善咀嚼能力;
●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在初期没有介入不同的食物种类,长期以往导致只接受他认识的食物。
6.孩子总是在吃饭的时候走来走去,很不安分,这个要怎么解决?
确定每日三餐的时间和地点,只在吃饭时间才把食物放在进餐的位置上,地点的选择以不利于孩子跑开为原则。最初训练时,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吸引他。当他不配合时就立刻将食物拿走,让孩子明白,要想吃,就要坐到固定的位子上,后面逐步增加食物的量和坐的时间。要喜于言表地表扬孩子每一次的配合。在孩子坐着吃饭后,即使是一小口,还是在辅助下完成的,也要惊叹地说:“你真棒”“你太能干了”。
可以通过养成正确的如厕习惯来改善这个问题,可以:
●结合图片提示(如厕时的图片),提示孩子应该去哪里上厕所;
●每当孩子去厕所如厕后,给予口头表扬并奖励他最喜欢的玩具或活动,让他知道这样是正确的。
8.我家孩子不算内向,每次在家里,和我们玩过家家时,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但是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时,我知道她很想扮妈妈,但是总是特别害羞,不愿意去加入,只是一直在旁边看着。
针对这一类的情况,我们建议到在孩子初期社交的时候,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辅助帮助孩子去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我们不要以命令式的方法,更多的是作一个玩伴,可能两个小朋友在一块玩,然后家长可以参与到他们中间。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家长甚至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去和其他小朋友互动,让孩子看到并尝试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如果孩子们在玩医生病人的过家家游戏时,家长可以装作一个病人看病,然后对医生说,后面那个“妈妈”好像比较着急,可以让她先看,自然地让孩子进入场景中和其他孩子对话。
9.想陪孩子好好看看绘本,但是她总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老师有什么办法吗?
建议家长购买符合当前孩子年龄阶段的认知图书,一起阅读。刚开始看绘本时宝宝可能一两分钟就坐不住,建议家长设立一个两分钟的小闹钟,和孩子约定:闹钟响了我们就可以玩一分钟玩具,一分钟结束后再看两分钟图书,然后再玩一分钟玩具,建立学习与玩相结合的回合式教学模式,待宝宝等待与安坐时间变长之后,再把闹钟调到五分钟或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